•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徽文化的探尋之旅——隨訪台灣基層人士宣城考察側記

2016-09-12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9月12日宣城訊 “真是太神奇了!”陳詩椿展開手中的宣紙,細細摩挲起來。10分鐘前,他和宣紙製作師傅一起撈紙,親手製作出這張印有生肖豬的宣紙。陳詩椿來自臺灣高雄,和他同行的還有40名臺灣基層人士,他們組成“臺灣基層人士參訪團”探尋徽文化。9月4日他們來到首站涇縣宣紙文化園,體驗宣紙製造技藝。陳詩椿的徽文化探訪之旅就是從這張宣紙開始的。

  宣紙:不朽的文化載體

  “原先聽説過宣紙製作很精細,但沒想到一張紙要108道工序!” 陳詩椿説每一道工藝都不簡單,單單是撈紙他就試了好幾次,力道不夠不均勻就要從頭來。“文化離不開筆墨紙硯,從認真製作一張紙上,就能看到當地人對文化嚴謹的態度!”他認為,從宣紙千年不腐就能窺探到徽文化乃至中華文化傳承不絕的元素。

  在宣紙文化園裏,羅彩雯正一張張觀看宣紙書畫作品,許多作品出自名家之手,穿越時間仍寂靜無聲地展現墨與紙裏文化的美。“從蔡倫到現在,2000年過去了,造紙技藝非但沒有失傳還被發揚光大,這全靠涇縣百姓的智慧和他們對文化的崇敬。”羅彩雯説,一張宣紙鋪開來就是一段歷史最好的載體,她為中華民族有這樣的智慧而驕傲。

  上莊:靈秀的文化古村

  離開涇縣宣紙文化園,參訪團一行來到績溪縣上莊鎮上莊村胡適故居。

  因為崇拜胡適的緣故,上莊村是張淑芳此次探尋徽文化之旅最期待的一站。“古色古香,像是一幅山水畫。”在她眼裏,上莊村的灰瓦白墻巧妙地融進了白雲青山,這裡怡人的景色和慢節奏的生活一定影響過胡適的成長。“無論他後來在美國獲得多少個博士學位,我想對他影響最深遠的還是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徽文化。”張淑芳説,在上莊村她感受到了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到了人們內心的寧靜,還感受到了古徽州人崇文尚德的風氣。“真是人傑地靈!”參觀完上莊村張淑芳不由感慨,她原先只知道胡適,沒想到還有那麼多名人從上莊、從績溪走出去。

  當天在上莊,參訪團還見證了“安徽省對臺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從此上莊像是一座橋梁,承載著兩岸更多的文化交流。

  徽州:厚重的文化土壤

  小橋流水、木雕磚雕、牌坊、宗祠,參觀完上莊來到龍川,沈異榮覺得這裡的徽文化俯拾皆是,遠比電視裏來的真切豐富。沈異榮在來龍川之前是通過一檔《大陸尋奇》的電視欄目粗淺認識了徽文化,但置身其中時,他覺著眼睛不夠用了。

  給他印象最深刻的要數胡氏宗祠。“裏面有四副木刻畫分別寓意著和諧、和美、和順、和鳴,教育後人如何建立與社會、家庭、他人的關係。”沈異榮説通過這四幅畫作,他感受到徽州文化裏對“和”的推崇。宗祠裏“國泰民安”四個字也讓他讚嘆不已。“你看這四個字,國字少一點民字多一點,這種讓利於民的思想在當時非常超前。”沈益榮告訴記者,宗祠裏很多地方都在教育後人要“愛國恤民”,這也是徽文化的特點。

  “時間太少了!”這是記者在參訪團裏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團員林國石告訴記者,他期待下一次的徽州之旅時間更長點,讓他能更深刻地感受徽文化,返臺之後他也會告訴身邊更多的人——有一種悠久燦爛的文化叫徽文化。 (台灣網、宣城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