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中視《萬里江山——大陸尋奇》拍攝組來蚌埠采風

2013-06-09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6月9日蚌埠消息 日前,臺灣中視《萬里江山——大陸尋奇》節目製作組一行來到蚌埠,對我市藝術瑰寶、傳統小吃、風景名勝等進行了專題拍攝。市臺辦協調市文廣新局、旅遊局、商務局作了週密的安排,圓滿完成了攝製組在蚌埠的拍攝任務。

  拍攝期間,攝製組一行拍攝了被譽為“東方芭蕾”的民間舞蹈花鼓燈及泗州戲、錢桿舞、旱船舞、五河民歌、淮河琴書、端公腔、衛調花鼓等;採訪拍攝了皮影戲、微雕等民間絕活;拍攝了被譽為“東方漢堡”的蚌埠傳統小吃燒餅夾裏脊、蚌埠龍蝦等;拍攝了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千古流傳的故事發生地禹王廟,傳説從卞和眼淚沖刷成的石坑中出露的白乳泉;採訪拍攝了蚌埠玉器古玩加工、花鼓燈嘉年華遊樂場、淮河文化廣場、龍子湖風景區、張公山風景區等。

  在採訪拍攝余家皮影戲時,表演團隊余其華等人演出了皮影戲傳統劇目“孫悟空大戰金兜王”,充分展示了這門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高超的操縱技藝、婉轉優美的唱腔、細膩傳神的人物造型博得了現場所有人的交口稱讚。演出結束後,攝製組對余家皮影戲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據了解,余家作為皮影戲世家,代有傳人。1947年余家來到蚌埠市老西遊場演出——傳統劇目東、西、南、北四大遊記,其獨特流派藝術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迅速成為地方一絕。2008年,余家皮影戲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在採訪楊氏微雕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美術師、楊氏微雕傳人楊其鵬現場為遠道而來的臺灣客人展示了微雕創作表演,攝製組一行對其精湛的技藝嘆為觀止。中國微雕藝術有數千年曆史,經過漫長緩慢的發展演變後,至明代未期開始進入一個全盛的成熟時期。微雕被稱為“鬼工技”,藝術集書法、繪畫、雕刻于一體,巧奪天工,已成極致,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無不喜愛備至。楊氏微雕為世代相傳,已有百餘年曆史,其藝術融博大精深的古今中華民族文化于一體,集豐富多彩的繪畫書法雕刻藝術于一爐,是多種藝術形式之大成,堪稱中華絕技。楊氏微雕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台灣網、蚌埠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