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政府“脫貧套餐”幫到“點”子上

2017年03月28日 10:05:31  來源:海口市政府網站
字號:    

  龍華區推出一系列脫貧政策。圖為貧困戶王成功在喂豬。記者 陳小萍 攝

  3月22日中午12時許,龍華區新坡鎮仁裏村委會養豪村,風一吹,樹葉嘩啦啦地響。村口的榕樹下,身材瘦小的鐘茱莘坐在那裏,看著不遠處正在吃草的四頭黃牛,微微笑著。

  列為精準扶貧對象前,鐘茱莘日子過得辛苦,丈夫離世,留下她和年邁的婆婆以及12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家中僅有的1.5畝農田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婆婆要贍養,兒子要上學,三代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她瘦弱的肩上。

  去年4月份,鐘茱莘收穫了政府送來的“脫貧套餐”:3頭牛、50隻雞,還送來了一些瓜菜種苗,政府還為她的兒子提供了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

  養牛、養雞、種菜……在政府的幫扶下,鐘茱莘辛勤勞作,生活條件有了不少改善,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5000多元。“有了政府的幫扶,我成功脫下了貧窮的帽子。”鐘茱莘説,現在有那麼多致富的途徑,只要自己努力,肯定能脫貧致富。

  “政府對鐘茱莘家的幫扶可謂是幫困幫到‘點’,扶貧扶到‘心’,脫掉了貧困的帽子,鐘茱莘一家人的精神面貌也徹底改變了。”新坡鎮挂點幫扶責任人蔡甫蔭表示。

  根據每戶貧困戶的不同情況制定“一戶一策”,“缺什麼幫什麼”,這是龍華區精準扶貧工作的精準之本、幫扶之基。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龍華區建立區、鎮、村三級脫貧攻堅責任制,積極整合資源,落實“一戶一策”,實施産業、教育、醫療、危房改造、培訓就業、社會兜底等六大幫扶措施。去年共支出扶貧資金1933萬元,所有鞏固戶及貧困戶每人平均收入達3000元以上,其中119戶545人順利脫貧退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下午17時許,龍橋鎮挺豐村委會昌榮村,脫貧戶王桂英正在自家的豬圈裏巡視。四年前,王桂英的丈夫患病離世,留下她和一對雙胞胎兒子相依為命,其中一個兒子有殘疾,另一個要上大學。生活重擔壓在王桂英瘦弱的肩上。

  去年上半年,經實地調研,龍橋鎮結合王桂英的實際情況,給她送來了兩頭豬、兩頭牛、三隻羊和一百棵檳榔苗,為她提供脫貧致富的資本。同時,經核實確認,將王桂英家的危房列為改造項目範圍。

  如今,王桂英家的變化,村裏人都有目共睹: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兩頭豬已産下了十幾隻豬仔;三隻羊也産下了小羊仔;政府幫忙改造的危房已建好入住……

  “在政府的幫扶下,我脫貧了。我相信今後只要繼續努力,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王桂英高興地説道。

  “為進一步提高脫貧效率和品質,龍華區在借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創新扶貧方式,推出一系列扶貧措施,確保精準扶貧取得實效。”龍華區區長淩雲表示,今年,龍華區將緊扣“準”“實”二字,在“心”上做文章,從根底下功夫,求本務實,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