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黨性過關是做合格黨員的尺規

2017年03月24日 15:54:58  來源:齊魯網
字號:    

  黨員的黨性是是黨員的共有屬性和特徵,是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作風、紀律等在黨員身上的綜合反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須在嚴格的黨內生活鍛鍊中不斷增強。”黨性過關、黨性合格是每一名黨員的“四立”之本,黨性不合格、沒有黨性的人不可能是一個真正的共産黨員,黨性不強的人也不可能是一個合格黨員。總書記把黨員比作“黨的肌體的細胞”,可以説“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黨的建設的“細胞工程”或者是黨的建設的“細胞修復工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是“闖關”,而是要常態化制度化,進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各級各地區落地生根,使黨的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起來、每一個組織都堅強起來。對此,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要摒棄“闖關”的“遊戲思想”,身體力行在真學真信真用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黨性,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障。

  “認知上”過關是基礎。有這樣一個關於“推石頭”的小故事裏講,一個在在路上碰到三個用車子推石頭的人,他分別問三個推車人“朋友,你在做什麼?”,第一個推車人面無表情的説:“推石頭。”;第二個推車人一臉無奈地説:“掙錢,每推一車石頭掙10塊錢。”; 第三個推車人帶著滿臉的希望和自豪説:“我正在為自己造一座大廈。”,三個推石頭的人,對生活有三種不同的認知、不同的精神面貌、三種不同的驅動力,三種不同層次的認知必然産生三種不同的結果,這説明一個問題:認知決定高度,過程決定結果。兩學一做是全黨的政治任務,認知的高度決定黨員的政治站位,從一開始就認為民主生活會就是“終點站”的黨員就像故事中的第一類人,實質是理想信念不堅定,“四個意識”樹得不牢。從一開始就認定黨內教育“萬變不離其宗”的黨員就像故事中的第二個推車人,實際上是精神缺“鈣”,對表意識不強,所以才會一臉無奈。第三個推車人的站位高度就是黨員黨性合格的標準,通過“兩學一做”,真正做到了從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黨絕對忠誠。

  “行動上”過關是關鍵。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目的就是要通過“兩學”達到“一做”,做合格黨員,讓黨員發揮應有作用,黨的根基才能牢固,黨才能有戰鬥力。做合格黨員突出的是黨員的示範效應,要求黨員要樹立良好形象,爭當幹事先鋒。就是要通過“兩學”提高黨員認識,喚醒黨員的身份意識,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牢記第一身份是一名黨員,牢記第一使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不渝地保持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優良的政治本色,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始終堅定“四個自信”。黨性合格體現在行動上,就是廣大黨員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要積極從工作中、思想上、黨性上尋找差距,深挖問題根源,力爭在組織生活中紅紅臉、出出汗,利用組織力量進行自我凈化、利用制度力量進行自我完善。要時刻對照“四講四有”標準要求,結合脫貧攻堅、轉型發展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長征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從而使每一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

  黨性過關是合格黨員的尺規,既體現在“認知上”,更體現在行動上。要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就必須講品行重品行、爭先進做表率,樹立共産黨員應有形象,真正做到用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帶動廣大群眾,在人民群眾中起到凝聚、引導作用,不斷開創新的成績。

  (作者:吳仕穎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