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中國故事

2017年03月13日 11:27:2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思想薈】

  2016年,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優化戰略佈局,著力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當下,隨著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漸加大,“講好中國故事”越來越成為我國向世界展現文化自信、溝通與各國情誼的重要手段。擔負著“講好中國故事”職責的媒體,也在不斷調整著自身的方向。

  媒體融合時代,我們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兩會期間,記者特別邀請人民日報社原副社長何崇元委員、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龔曙光代表和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委員,圍繞“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媒體融合需激活傳統資源

  近年來,在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誕生了很多新的媒體平臺,既拓寬了傳播渠道,又豐富了內容樣式。“這為講好中國故事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何崇元委員認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講好中國故事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國家加快媒體融合發展,使得講故事的傳播媒介更趨多元化、豐富化。

  在産品方面,近年來多個媒體相應推出了諸如“中央廚房”、客戶端等媒體融合新形式。龔曙光代表認為:“由於我國網際網路行業和傳統媒體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分開平行發展的,目前,媒體總體上形式的融合大於功能的融合,媒體融合仍處在初級階段。”

  龔曙光代表觀察到,國外一些轉型較為成功的傳統媒體,儘管也製作了網站、電子報紙、網上數據庫等新媒體形式,並且取得了比紙媒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歸根到底依靠的仍是媒體本身多年積累的龐大人才隊伍和數據庫。龔曙光代表認為,“媒體融合條件下,技術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但激活傳統資源才是根本。”

  深入實際,注重細節方能講好中國故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風,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倡導怎樣的文風?

  “講故事一定要有細節。”何崇元委員認為,中國人講故事的水準並不差,但一些記者所采寫的文章缺乏細節,導致傳播效果産生了不理想,“我一直認為,做報紙就要每篇文章都好看,怎麼才能好看,就是不能只是乾巴巴的‘一、二、三’。”

  常年從事對外文化交流的黃友義委員對此表示認同,“文風與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有關。我的專業是英語,據我了解,英語國家的表達習慣是從細節説起,喜歡先講具體的人和事。中文表達有的時候喜歡高度概括式的語言,這兩種方式各有優點,但如果總是用高度概括的方式同英語國家的人交流,傳播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細節來自哪?“記者要到一線去,深入實際,不能只關在房間裏寫稿子。”何崇元委員説,記者必須要去實地深入採訪,通過真實調研才能有生動的素材,“比如當年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通篇都是細節。記者第一次採訪回來覺得材料不足,又返回去補充採訪。這篇通訊曾打動無數人。如果沒有深入採訪,是寫不出這樣的稿子的。”

  “一個時代的文風,應該體現這個時代的氣質。”龔曙光代表認為,但無論什麼時代,什麼文風,媒體都一定要堅持真實的原則,寫出符合歷史規律和關注人民群眾利益的作品。

  對外傳播要尋找共同利益訴求

  講好中國故事,既要“講得好”,也要“喜歡聽”。在對外傳播中,實現這兩點有哪些規律和技巧?

  “假如某天,隔壁搬來一個陌生人,隨著接觸增多,她逐漸告訴你一些生活常識和實用的資訊,慢慢地,你發現她説的是對的,你的生活改善了,由於是她提供的資訊,你就會相信她並願意聽她講故事。”龔曙光代表認為,尋找共同的利益訴求點是提升對外傳播效果的有效手段。此外,他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要有耐心,有誠意,“真誠的朋友交往起來,也需要時間去檢驗。講好中國故事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

  黃友義委員在尼泊爾參加學術交流時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尼泊爾位於中國、印度兩個大國之間,當地人認為這對他們的自身發展是一種制約。但我告訴他們,中尼印經濟走廊建設起來後,尼泊爾將是最大受益者。這一觀點受到尼泊爾方面的認可,各家媒體紛紛作為頭條報道,尼泊爾駐華大使還專門來和我討論了這個問題,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因此,黃友義委員強調:“在對外傳播中,講述中國故事要了解對方最關切的地方,同時看到自己的優勢。一旦找到了共同的利益結合點,傳播的效率和獲得的認同感就會大大提高。”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對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

  《意見》指出,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進宣傳文化領域改革創新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適應媒體格局深刻變化、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輿論引導能力的重要舉措。通過融合發展,使我們的主流媒體科學運用先進傳播技術,增強資訊生産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傳播黨和政府聲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資訊需求。

  《意見》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網際網路思維,堅持正確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創新發展、堅持一體化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

  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其中的總體目標是:

  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幾種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後期,融合發展取得全局性進展,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打造出數家擁有較強實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基本形成佈局合理、競爭有序、特色鮮明、形態多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中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新格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