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感受“人民代表”的執政情懷

2017年03月03日 15:46: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高瞻遠矚的韜略、飽含真情的囑託、親切真誠的建議,不僅引領了會風,激發了眾智,也為進一步做好實際工作開掘了思路,凝聚了共識

  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日報推出微視頻《人民代表習近平》,講述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人民代表的故事,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另一則微視頻《習近平“兩會”説》,則首次公開習近平4年24次下團組的大量鏡頭、同期聲。

  “攤大餅式的擴張,都是一個個特大城市繼續特大,大城市轉而特大,小城鎮變成大城市,樂此不疲,最後就變成難以為繼,不可克服的城市病。”形象的比喻、生動的表達,直指問題病灶,體現出對現實的深刻把握。“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真摯的感情、淳樸的話語,寄託了對困難群眾的牽掛,閃耀著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從2013年至2016年全國兩會,這位人民代表每次參加團組討論,都與人民心心相印。

  處身資訊過載的移動互聯時代,情懷最能打動人心。一枝一葉總關情。視頻背後,是執政黨總書記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的忙碌身影,也是人民代表習近平以百姓之心為心的真實寫照。有人説,最好的傳播效果就是抵達受眾的心靈。從這個意義出發,這些視頻極大拉近了領導人與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和情感距離。也正因此,有網友第一時間在社交平臺熱情轉發,點讚“隨和、親切,極接地氣”;有的人看完又忍不住重新播放,感慨“有情懷,有個性,真精彩”。

  作為議政建言的殿堂,兩會是觀察中國民主政治的一扇窗口。每逢兩會,國家領導人的言行又格外引人矚目。從重申民族團結到強調精準扶貧,從謀劃區域經濟發展到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辨析新型政商關係到強調凈化政治生態……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下團組24次,共參加了18個代表團審議,主題涉及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高瞻遠矚的韜略、飽含真情的囑託、親切真誠的建議,不僅引領了會風,激發了眾智,也為進一步做好實際工作開掘了思路,凝聚了共識。

  哲人有言,理論是實踐的眼睛。在某種意義上,兩會也是思想馳騁的疆場、觀點激蕩的舞臺,對接著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議題,指引著改革創新最渴盼的答案。在這裡,問題越理越清,真理愈辯愈明,為行動提供了可靠指南。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樣板間”,“一個都不能掉隊”成為脫貧攻堅的新號角,司法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新醫改、高考改革等一張張民生答卷次第展開……近年來身邊的發展實績表明,用好兩會舞臺、過好兩會時間,不僅僅是代表委員必須履行的職責使命,更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精神成長。進而言之,推動改革向縱深邁進、增強群眾的獲得感,亦是兩會應有的時代氣質。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這春風吐綠、草木初萌的美好時節,2017年兩會的大幕已然開啟。處身民主的殿堂,什麼樣的發言才更有溫度、更有品質?怎樣的表達才更有思想增量?人民代表習近平已經為我們作出了榜樣。面向未來,夢想日益清晰,挑戰與日俱增,道路就在腳下,中國社會正期待著兩會講述春天的故事。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03日 05 版)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