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脫貧攻堅看貴州】貴州貞豐:“旅遊+扶貧”美了鄉村 富了百姓

2017年03月01日 11:13:25  來源:人民網
字號:    

  

  多彩納孔民宿酒店。

  

  通過發展農家樂富裕起來的余朝選和他的家人。李宇 攝

  

  遊客在納孔村旅遊。

  

  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

  人民網貞豐3月1日電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青山綠水環繞中的貞豐縣者相鎮納孔村,也進入了最美的時候。古樸自然的布依族民居,乾淨整潔的鄉間小道,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兒,還有田野中大片盛開的油菜花,偶遇遊人湖邊垂釣,也顯得那麼安然愜意,猶如一幅山水畫卷般自然鋪開。

  “‘納孔’是布依語,翻譯成漢語是‘良田’的意思,這也就説明,納孔村是一塊土地肥美的地方。” 在納孔村的村口,貞豐縣者相鎮黨委副書記周軍給記者解釋了納孔村村名的由來。不過,他也告訴記者,在過去,納孔村卻並沒能向人們所期待的那樣,由於生産方式落後,村民們雖空守好田好土,卻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了改善生活,很多人還是不得不離家外出務工。

  靚了鄉村

  “現在我們村裏已經大變樣,通過整合資源發展鄉村旅遊,不僅讓大家都富了起來,也更加珍惜這裡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周軍告訴記者,每當看到有外出務工的村民返回家鄉,他就好像看到了納孔村發展的最大希望。

  據了解,納孔村位於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三岔湖畔,全村面積8.41平方公里,轄11個自然村寨,17個村民小組,現有1008戶5056人,布依族佔全村總人口的62%。

  “連續在外打工三年的人,如果突然回來,也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是周軍對納孔村近幾年來變化的總結。在周軍告看來,納孔村能夠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得益於貞豐縣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周軍告訴記者,為幫助村民們實現脫貧致富,從2015年開始,貞豐縣就按照“舞活旅遊龍頭、帶動三産發展”的發展思路,充分挖掘、利用、整合旅遊資源,借助當地布依民族文化和自然山水風光,打造民族特色風情旅遊景點,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有幸的是,納孔村作為特色旅遊村寨被納入這個規劃進行整體改造。2015年至今,政府不僅對村裏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擴建和升級,還十分注重産業、空間、山水、文化等方面的培育、優化、保護和傳承,最終把納孔村建設成了依山傍水、人在景中、景在村中,彰顯自然、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

  “我們不僅要讓鄉村變美,還要能夠讓大家記住鄉愁,也只有這樣,鄉村旅遊的發展才會更具生命力。” 正如周軍所説,如今的納孔村不僅留住了鄉土,記住了鄉愁,也讓村裏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

  富了百姓

  在經濟上拮據了大半輩子, 50歲的向成芳怎麼也沒有想到,僅用兩年時間,自己的家庭就邁入了小康之家。

  “年輕的時候我和老伴主要靠給別人做水泥工賺點錢,後來老了做不到了,便舉全家之力開了一個小賣部,一個月一千多元的收入也只能勉強糊口。” 在納孔村中央廣場旁邊的多彩納孔民宿酒店內,向成芳跟記者講述了他們家由貧困戶到小康之家的“蛻變”之路。

  向成芳告訴記者,由於村裏的旅遊越來越火,需要留宿的人也越來越多,於是,政府便引進了貴州省浙江總商會的投資者到村裏投資民俗建設。貴州省浙江總商會的投資者進駐納孔村後,便以每年3萬元的價格租下他們的房子,並將其進行改造變成酒店,同時還以每月2500元的薪水聘請她和女兒留在酒店裏工作。此外,之前的商鋪不但繼續得以保留,而且借助酒店的客人消費,生意也比之前好得多,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2000—3000元。如此一來,一家人的年收入至少就有十萬元以上,而利用這筆錢,他們又在村裏修了一棟三層的樓房,日子是越過越安逸。

  “依託咱們的民族寨子和旁邊三岔河景區,大家都吃上了旅遊飯。” 談到自己生活的變化,納孔村布依廣場的農家樂老闆余朝選臉上樂開了花。

  他告訴記者,在過去,他們主要靠種植傳統農業為生,一年下來,根本沒有什麼余錢,2015年3月,余朝選把自己的兩層樓房改造成農家樂,並隔出一個店面開了一家布依族特色服裝店。

  “特別是春節旅遊旺季,店裏完全忙不過來,客人一波接著一波。” 余朝選告訴記者,通過發展農家樂和特色服裝店,他們現在的年收入至少在十萬以上。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打造,納孔村鄉村旅遊發展已初具規模。”周軍告訴記者,如今的納孔村,全村民宿、客棧和農家樂四處開花,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680元增加到現在的8000元以上,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旅遊業。

  美了生活

  “十年前我來到這裡的時候,路都沒通,十年後再來,不僅交通十分便利,這個村子也是越來越美,感覺大家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説起納孔村在的改變,來自臺灣的導遊林芬瑛忍不住驚嘆。

  十年前,為了探尋最淳樸的布依族文化,她不遠萬里來到貞豐,雖然這裡的風土人情給她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但不便的交通卻讓她沒有第二次來的勇氣。

  最近兩年,她從媒體上了解到貴州日新月異的變化,於是鼓起勇氣再來貴州,沒想到這次與貴州的“相見”會這麼完美,而她也愛上了這裡的一切,甚至感覺“空氣都是甜的。”

  “在春節的初一到初七,我們村共接待遊客47萬人次,但這並非只靠我們村的魅力。” 周軍坦言,納孔村的鄉村旅遊之所以能夠如此順風順水,除了自身的優勢,主要還是得益於貞豐縣正在著力打造的全域山地旅遊,進行“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融合式發展。比如貞豐縣以國際化視野、5A級標準打造的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舉辦的“中國美麗鄉村 萬峰林峰會”“首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2016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貞豐露營大會等盛會,都拉動了貞豐整體旅遊業“井噴式”增長。

  “旅遊的發展也讓貧困戶擺脫了貧困的帽子” 貞豐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夢英告訴記者,近年來,貞豐縣圍繞“大旅遊、大扶貧、大數據”三大戰略,緊抓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機遇,加快推進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步伐,打造出以貞豐古城為代表的一批知名景區、景點,引領全域大旅遊格局,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新路。

  2016年,貞豐縣旅遊總收入達12.22億元,同比增幅59.1%;旅遊人數161.56萬人次,同比增幅55.9%;外省遊客88.76萬人次,同比增幅84.6%。同時,貞豐縣也探索出了“1+6+10”“鄉村遊+扶貧”“生態遊+扶貧”“徒步遊+扶貧”等旅遊扶貧模式,農家樂、農家客棧、民宿酒店順風而起,2000戶7000余名貧困群眾真實共用到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了“旅遊旺”與“百姓樂”的有機統一。(孫遠桃 實習生 李宇)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