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要聞

【脫貧攻堅看貴州】搬出去,換個活法

2017年03月01日 11:07:27  來源:當代先鋒網
字號:    

  “我真的沒想到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媳婦娶過門,還能住上這麼寬敞漂亮的新房。感謝黨,感謝政府!”喻光學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能在位於銅仁市區的新家中迎娶自己的新娘。

  2月9日,貴州省委、省政府發佈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令,易地搬遷扶貧是其中主攻重點之一。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精神,2月13日,貴州省易地搬遷扶貧工程建設指揮部決定在“無會期”舉辦全省易地搬遷扶貧工作培訓班,充分體現了貴州省委、省政府對易地搬遷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和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精神,以精準搬遷、精準脫貧為主線,堅決打好易地搬遷扶貧春季攻勢,確保2017年再戰告捷的堅強決心。

  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提出,春季攻勢要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意志和聞雞起舞、攻堅拔寨的勁頭”。作為春季攻勢的主攻任務之一,易地搬遷扶貧是改善貧困群眾生産生活狀況的有效方式。

  近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省扶貧辦、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近日聯合印發《貴州省易地搬遷扶貧工程實施規劃(2016—2020年)》。

  《規劃》提出,易地搬遷扶貧工作要堅持精準識別精準搬遷、堅持群眾自願應搬盡搬、堅持保障基本完善配套、堅持整合資源穩定脫貧等重要原則,明確以城鎮為重點安置方式,著力抓好“建房、搬遷、就業、配套、保障、退出”關鍵環節,以盤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塊地”,統籌就業、就學和就醫“三個問題”,銜接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三大保障”,建好集體經營性公司、小型農場、公共服務站“三個場所”,健全集體經營、社區管理服務、群眾動員組織“三種機制”為重點,優化整合各項惠農政策,到2020年,完成39萬餘戶162。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搬遷安置,搬遷對象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飲水、出行、用電、通訊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滿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遷出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安置區特色産業加快發展,遷出對象有穩定的收入渠道,生活水準明顯改善,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月21日,由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由你想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的“清潔燃氣下鄉綠色農産品進城”扶貧項目在赫章縣鐵匠鄉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正式啟動。

  赫章縣鐵匠鄉是畢節市市級極貧鄉鎮,是貴州省委統戰部黨建扶貧工作隊幫扶鄉鎮,易地搬遷扶貧涉及全鄉312戶1464人。截至2016年底,已基本完成了主體工程的建設任務。

  為確保搬遷貧困戶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由貴州省委統戰部募集30萬元,貴州由你想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資助35萬元,為鐵匠鄉312戶搬遷貧困戶免費贈送燃氣灶具,並按照每月每戶一瓶的標準贈送一年的清潔燃氣,讓搬遷貧困戶改變原來燒煤、燒柴的生活習慣,使用清潔能源,適應城鎮生活。

  今年將易地搬遷扶貧75萬人

  2017年,貴州省易地搬遷扶貧規模75萬人,並將搬遷戶集中安置在市(州)政府所在地或縣城,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6萬人,自然村寨整體搬遷3600個、同步搬遷人口9萬人。搬遷人口接近貴州省“十三五”時期規劃搬遷162.5萬人的一半,相當於1個中等城市的規模,規模之大,任務之重前所未有,全國罕見。

  與去年的“以城鎮安置為主”不同,今年將集中安置在市(州)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市或縣城,不再安置在旅遊景區、中心村,更不允許分散安置。

  全省易地搬遷扶貧項目將以縣為單位統一建設,既不能採購商品房,也不能採購保障房。在工程建設中,重點把握好建房標準、品質、成本和進度“四個關鍵”,結合農村特點,符合群眾生活習慣,彰顯地方特色文化,嚴防因房返貧,嚴保工程品質。

  “剛開始很擔心,來了怎麼生活?孩子讀書怎麼辦?”剛搬入沿河自治縣響塘龍移民安置點的何力剛憂心忡忡,但是一戶至少一人就業和子女就近入學的政策,讓他的顧慮煙消雲散。“讀書有保證,工作有保證,生活有保證,孩子這一代終於不用再像我們前一輩一樣在山溝溝裏待一輩子了,現在我們搬出來了,也換了個活法。”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