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讓網絡空間更加風清氣正(金臺銳評)

2024-09-26 08:2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你是否刷到過類似這樣的“揭黑”“揭秘”短視頻:“這種洗得幹幹凈凈的水果蔬菜不能買”“那些白白嫩嫩的蓮藕都是用甲醛泡過的”“這類深色的紫菜都含有亞硝基等危害人體成分”……當你正因此而心生疑慮和擔憂時,卻發現視頻發布者“貼心”地上架了自己的同類型產品,並言之鑿鑿是“真材實料”,可“放心購買”。

  一段時間以來,一種誤導性“虛假營銷”的套路在網絡上不斷出現:一些網絡博主和商家以所謂“揭黑”“揭秘”為噱頭,通過人為制造和發布虛假信息,詆毀某些行業、商戶或商品,營造讓用戶恐慌和焦慮的“熱點”;在營造“熱點”後,再誘導欺騙用戶購買被“揭黑”的實物、知識付費(課程)等商品或服務,最終牟取不當利益。

  利用網絡虛假信息非法牟利的套路,並不只有上述“虛假營銷”:有的在網絡上捏造虛假身份,虛構所謂“大師”“專家”等,為自身“站臺”“背書”;有的通過發布不實內容,故意“拉踩引戰”,惡意營造民族、地域或性別等對立,並借此獲取流量售賣商品;有的通過單個賬號或多個矩陣類賬號,批量發布無實質內容甚至違法違規內容,誘導欺騙用戶對賬號及內容關注、點讚和收藏等,只為騙取流量來不當獲利……

  可以看到,從各式各樣的網絡虛假信息開始,再到博取關注收獲流量,最終轉化為非法牟利的“真金白銀”,“虛假營銷”已然構成一套閉環的灰色利益鏈。這不僅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破壞規范有序的網絡秩序,還污染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必須依法依規予以治理。

  斬斷網絡虛假信息非法牟利的利益鏈,需要網絡平臺守土有責,全面壓緊壓實平臺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不斷提升、創新技術監管手段,充分發揮平臺作用,對違規賬號和虛假信息強化整治力度。具體而言,應包括且不限于封禁違規賬號、收回直播和營利權限、清退違規賬號所屬機構等,對情節嚴重甚至違法犯罪者,平臺應將線索上報有關部門,全力協查打擊。

  行業主管部門也應厲行監管整治,助力網絡空間激“濁”揚“清”。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部署“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無論是針對“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還是整治“以偏概全設置話題”“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等行為,都為斬斷網絡虛假信息非法牟利的利益鏈,擴大優質信息內容觸達范圍,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提供了清晰的價值指引和行動指南。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的精神家園,不能成為虛假有害信息的集散地。清朗網絡空間、共建網絡文明沒有“完成時”,也絕非單打獨鬥,需要社會各界共建共治共享,既要以身作則維護網絡文明和秩序,也要依靠法治力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要在建章立制、明確規則、形成多主體全鏈條的保護和治理合力上久久為功,才能攜手讓網絡空間更加天朗氣清、風清氣正。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