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全球“中文熱”持續升溫
【文化評析】
作者:陳麗湘(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日,習近平主席復信阿聯酋中文教學“百校項目”學生代表,勉勵他們學好中文、了解中國,為促進中阿友好貢獻力量。截至目前,阿聯酋已有171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程,7.1萬名學生學習中文。而在匈牙利,中文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為高考外語科目之一。背唐詩、説相聲、吃中餐、學中國功夫已成為匈牙利中文課堂的重要內容。中文教育蓬勃發展,學習中文已然成為全球範圍內語言學習新風尚。中文也在這一過程中加快走向世界、服務世界,成為跨越國界、溝通心靈、凝聚共識的重要橋梁。
中文的應用價值催生全球“中文熱”。全球化時代,各國對掌握多種語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中文作為一種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與全球眾多國家建立了緊密的經貿關係。中文成為國際商務和貿易中的重要交際工具,流利的中文表達成為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技能,各國民眾、企業、機構、政府等愈加認識到學習中文的重要價值,學習中文成為許多國家及其民眾的實際需求。據不完全統計,國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累計學習和使用中文的人數接近2億。
中華文化的魅力使全球“中文熱”持續升溫。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和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更能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和傳遞。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從古代的詩詞歌賦、傳世典籍中蘊含的文學雅韻,到現代文化藝術、前沿科技成果綻放的絢爛光彩,無不令世界各國朋友心馳神往。學習中文不僅是學習一種語言,更是掌握了通向這個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國家的鑰匙。世界各國的中文學習者,通過學習中文走近中國、感受中國、認識中國,進而尊重、理解、愛上這個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文明大國。中華文化具有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文學習者前來探尋,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中國建立深厚的友誼和合作關係。
中文服務世界有力支撐全球“中文熱”。中文作為聯合國6種工作語言之一,向世界積極傳遞聯合國聲音和主張,為世界各國溝通交流、人類和平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開始將中文作為工作語言,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等都增列中文為官方語言。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政令規劃、制定教學大綱、設置考試科目、實施品牌項目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截至目前,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項目,16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99所孔子學院和793個孔子課堂。中國積極發揮母語國優勢,為世界各國開展中文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援,構建科學的國際中文教育體系,在師資、教材、課程等方面創造良好條件,優化語言服務公共産品供給,搭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中文聯盟等資源平臺,創新“中文+職業”等教學模式,通過與國際教育機構合作、開設國際中文教育項目等方式,為各國民眾學習中文提供優質的體驗和服務,為滿足中文國際需求做出了積極努力。
中國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持久帶動全球“中文熱”。中文在服務世界、響應各國多元需求的過程中,進一步加強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讓世界各國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全人類共同價值”“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充分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與智慧,更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中國對於自身可持續發展、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深邃思考。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充滿期待,中國以開放、包容、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站在世界舞臺,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理解和支援,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展望未來,隨著中國持續穩定發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穩步提升,“中文熱”必將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