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2024-05-17 10:30:00
來源:《求是》2024/10
字號

  穆 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上新征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科學總結歷史經驗,深刻把握改革規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明確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以全新的改革思想指導新實踐、引領新變革,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豐富、最為生動、最富創意的組成部分,是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和根本遵循。

  一、堅持黨的領導,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政令暢通,堅定不移實現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中國共産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深刻揭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確保全黨全國在改革上始終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十九屆三中全會後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自上而下形成黨領導改革工作體制機制,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以強烈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親力親為謀劃指導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為改革提供了最堅強有力的領導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充分證明“兩個確立”和“兩個維護”的極端重要性,充分顯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領導核心作用。黨中央的權威和領導力是改革得以全面推進、不斷深化,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根本政治保證。

  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必須毫不動搖走下去。我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重要論述,有力回答了改革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向什麼目標前進等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為引領,披荊斬棘、守正創新,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不動搖、不偏軌、不折騰、不停頓,確保改革開放事業行穩致遠。

  三、堅持開拓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全面深化改革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深化改革納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部署改革任務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相對應,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攻克了一系列體制機制難關。新征程上,必須牢記“堅持開拓創新”這一建黨百年的寶貴歷史經驗,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任務,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證、更強大的能力支撐、更強勁的動力源泉。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改革,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産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領域和環節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實踐”。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主體力量。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尊重和鼓勵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深入推進就業、教育、收入分配、醫藥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層治理等民生領域改革,注重總結推廣農村綜合改革、自由貿易試驗區、河長制、林長制、“三明醫改”、“最多跑一次”、新時代“楓橋經驗”等基層經驗,著力用改革的方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改革成效的重要檢驗,始終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

  五、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轉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後的問題、一般矛盾和深層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務和新提出的任務越交織疊加、錯綜複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在堅持目標引領的同時,更強調奔著現實問題去、盯著突出問題改的鮮明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新特點,聚焦制約高品質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堅持把解決重大體制機制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兩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不斷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六、堅持解放思想,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解放思想,我們黨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總書記強調,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這些重要論述,是對以思想引領變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以創新激發活力的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是黨根據新的歷史任務和條件,推動生産關係適應生産力發展、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時代化運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兼顧公平和效率、活力和秩序。結合新的實踐,開創性提出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産力等一系列重要論斷。正是這些理論創新引領推動各領域改革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

  七、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積極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導、推動、規範、保障作用。對於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及時上升為法律制度;實踐條件還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試的,按照法定程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及時修改和廢止。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相輔相成,改革決策和立法決策相銜接,是改革順利推進、改革成果及時鞏固的有效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通過改革和法治的相互促動,不斷完善各方面制度法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

  八、堅持科學方法論,加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任務之全面、內容之深刻、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總書記特別強調,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在推進改革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辯證法,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係、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係、全局和局部的關係、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係、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係、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這些重要論述成為指導改革實踐的重要方法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科學謀劃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整合、協同高效,不斷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穩中求進、立破並舉,更加注重系統整合、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制度品質、更加注重落地見效,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目標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九、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我國發展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順應經濟全球化,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改革和開放的內在統一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把開放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之一,堅持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佈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水準推進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更加注重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大趨向,要堅持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加快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為經濟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

  十、堅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用釘釘子精神攻堅克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針對偉大社會革命實踐的新要求來謀劃黨的自我革命,用偉大社會革命發展的新成果來檢驗黨的自我革命的實際成效,努力實現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偉大社會革命促進黨的自我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革命,改革越向縱深推進,遇到的硬骨頭、深水區甚至無人區越多,越要把穩方向、突出實效、全力攻堅。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有這樣的政治氣魄和歷史擔當,敢於大刀闊斧、刀刃向內、自我革命,也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範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徵和顯著優勢。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成為我們黨的歷史自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用實踐檢驗改革成效。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要切實增強推進改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保持改革銳氣,增強改革韌性,提高改革本領,既當促進派、又當實干家,敢於擔當、善於鬥爭,鼓勵創新、包容失誤,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凝結著對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的總結,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新征程新形勢新任務出發,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出新要求。我們要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深化改革不停頓、擴大開放不止步,繼續勇往直前、開拓創新,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作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