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科技創新中心

2023-03-07 13:17: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

  作者:謝文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

  提要

  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資源的集聚中心和創新活動的控制中心。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既是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的內在需求,也是實現創新驅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深圳要著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朝著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定邁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創新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一個關鍵變數,各主要國家紛紛把科技創新作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在科技爆炸式發展的當下,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通信等一項項顛覆性技術橫空出世,不僅重構了人類的思維結構,而且改變著人們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場景。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就能搶佔先機、贏得優勢。

  深圳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要聚焦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著眼于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立足深圳特點,通過持續努力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消費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是創新資源的集聚中心和創新活動的控制中心。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既是深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的內在需求,也是實現創新驅動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深圳要著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朝著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定邁進。

  一、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設世界一流的創新制度體系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制度支撐是基礎,是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良好環境的關鍵一環。科技創新制度建設著力要解決的是體制機制瓶頸。良好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能有效配置科創要素與資源,有利於科創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能激發科創主體與人才的活力。

  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和完善政府科技管理職能。一是堅持市場導向,把握市場需求,完善政府科技服務職能。通過完善科技仲介服務體系、健全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機制,提高科技服務水準,合理確定科技資源流向,使之配置最優化、效率最大化。例如,2019年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推行項目推薦“懸賞制”、評審專家“邀請制”、項目評審“主審制”、項目經費“包乾制”,讓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規律。二是優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大學和科研機構是新知識、新技術的策源地。深圳不斷推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科技資源豐富,科研成果豐碩,當前尤其需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這就需要促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就近轉化成果,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知識創新源頭,從機制上助力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的市場化運作,加速科教資源在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間的流動和傳播。

  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做好智慧財産權保護是維護市場公平環境、激活創新原動力的基本保障,是創新的“催化劑”和“助推器”。科技創新的特點就是投入大、風險大、週期長,雖然創新主體在創新過程中付出極大成本,但其創新成果卻容易被複製和解構。因此,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能夠防範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成果被剽竊,從而降低其開發風險,激勵創新主體安心進行前沿科技研發。

  二、持續優化人才生態環境,不斷增強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吸引力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必須將深圳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匯聚之地、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培養之地。進入新時代以來,深圳堅持以開放理念廣攬天下英才,營造開放包容、多元融合的氛圍,形成了科學家、研發人員、企業家、投資人和各類專業服務人才各展其長、優勢互補的生動局面。在人才發展理念上,需要進一步突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把人才放在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突出戰略位置;在人才引進培養上,營造好科技創新的生態“小氣候”,增強“虹吸力”,堅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政策,吸引、培養、用好各類人才,“本土人才、海歸人才要並用並重,使他們在報效祖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在人才使用評價上,注重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推動落實用人主體的自主權。

  高收益是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科技創新是一項高風險、高收益、週期長的創造性活動,需要有魄力有擔當大手筆投入,積極培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價值規律對科技人才配置起著關鍵作用,科技創新人才的價值也是通過市場價格來體現的。那些收入提高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對科技創新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有著更大的吸引力,未來收入最大化和收入水準的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吸引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條件。深圳在稅收、股權、金融、待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海內外科技人才。不僅要培養和引進人才,還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和用人機制。要採取不同的評價和激勵機制,使深圳對科技創新人才産生強大的虹吸效應,充分調動科學家、技術研發人員、技能人才、創新型企業家等各類人才的創新積極性。

  三、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培育包容性創新文化

  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它對人類社會的思想啟迪、精神引導與道德提升。深圳要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培育“敢為人先、敢冒風險、敢於創新、勇於競爭”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土壤。

  科技人才是關鍵,要以黨管人才為核心,營造愛才惜才重才的社會氛圍。管理者要想盡辦法把全員的創新潛能挖掘和釋放出來,形成創新合力,全力打破“創新是專家教授的事,普通人做不了”的認識誤區。要持之以恒地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讓科技創新工作成為廣受尊敬的社會職業。

  繼續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圳是一個多元文化和價值並存交融的地方,寬容的創業創新生態顯得尤為重要。質而言之,探索未來無所謂“失敗”,失敗僅僅是暫時受挫而已。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很難一次成功,都是充滿風險的活動,往往是經過多次才能成功。培育人們敢於、善於直面風險並最終戰勝風險的精神,失敗不會令人沮喪,也不會令人羞愧;恰恰相反,失敗更像是一枚榮譽的勳章、一張創新創業者俱樂部的入場券。寬容失敗,也是國際上提倡的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是創新文化的應有之義。只有培育包容性創新文化,才能進一步提高對全球資本、人才、機構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更好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企業離市場最近,對市場需求反應靈敏,適應市場需求進行創新的願望強烈。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深圳具有“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有利條件,發揮企業創新主力軍作用大有可為。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政府部門要做到“有事服務、無事不擾”,從管理者姿態真正轉變為“店小二”角色,摒棄慣用的自上而下方式,多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自下而上聽取意見,真正把時間和精力用於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解決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問題上,讓企業放心創業、放手創新。要鼓勵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增強企業家在創新決策體系中的話語權。

  以企業為主導,打造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要以企業為核心構建科技和産業之間互融互通的橋梁紐帶。科技創新體系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專業服務機構等組成,由於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知識溢出、價值回報和風險特徵等方面的顯著差異,各類創新主體所承載的功能與分工不同。為支援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創新,深圳市政府出臺了《深圳市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措施,支援龍頭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創新聯合體。要出臺並落實這種管用的政策措施,不斷消除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堵點和難點。

  五、充分發揮金融的支撐作用,為科技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在科技創新成為驅動全球經濟發展新引擎的當下,充分激發資本要素活力,使金融真正服務好科技創新,是我國金融創新發展的重要命題。要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瓶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實現科技、金融和企業的多贏,構建多層次、差異化、專業化、普惠化的金融支援服務體系。

  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業的主體,應發揮科技金融主力軍作用。政策性銀行應在職責範圍內,為國家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和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援;大型商業銀行應優化資源分配,將服務科技創新作為重要使命,加大科技信貸投放規模,推動多渠道債券融資。

  金融機構要圍繞科創貸款、科創企業上市、私募股權、創業投資、智慧財産權等重點環節,建立科創金融自動化數據採集處理通道和本地化監管數據資源庫,搭建金融風險監測平臺,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

  深圳可以進一步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促進金融與産業深度融合,更好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推廣“數字風控+信貸工廠”業務模式,提高“微業貸”“雲快貸”等無擔保、純信用、純線上化信貸産品業務規模,運用相應資源、資本、資金,構建金融支援科技創新的多層次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