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革命文化激勵我們進行新的偉大鬥爭

2022-11-28 11:26: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作者:張鑫磊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黨領導人民在偉大鬥爭中鍛造出的文化形態,革命文化承載著黨的初心使命、凝結著黨的獨特標識、蘊含著黨的精神基因,並且伴隨著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而積淀深厚、歷久彌新,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一)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是在鬥爭中成長和壯大起來的,鬥爭精神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革命文化是在我們黨帶領人民開展的鬥爭實踐中發展起來的,見證了黨風雨兼程的歷史,融入進黨薪火相傳的血脈。

  革命文化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是在內憂外患中誕生的,肩負著救國救民的歷史重任。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心懷理想、投身革命,以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使命,前赴後繼地推動舊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後局面走向新中國獨立富強的壯闊圖景。革命前輩、革命事件、革命遺址,以及革命理想、革命傳統、革命精神等不僅是革命文化的具體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有力彰顯。

  革命文化凝結著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標識。馬克思指出:“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革命者,在一百多年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中,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塑造了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優良傳統和品格特質。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逃避和停止革命是行不通、走不遠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革命鑄就了革命文化的內在根基,而革命文化又滋養著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保持革命本色,鍛煉革命意志,開展革命鬥爭。

  革命文化蘊含著黨的精神基因和力量源泉。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我們黨積累而成的寶貴財富。無論是革命時期孕育的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還是新中國成立後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抑或是新時代以來展現的脫貧攻堅精神、偉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北鬥精神,都是無數人用革命鬥爭凝聚出來的,彰顯了我們黨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破浪前行提供了豐厚滋養和動力支撐。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隨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啟,新的偉大鬥爭也呈現出更隱蔽、更多樣、更復雜的特點。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胸懷天下,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人民同一切危害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危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進行堅決鬥爭。

  進行新的偉大鬥爭絕不能丟掉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形成和發展于黨的偉大鬥爭史,承載著共產黨人一百多年來的沉淀和積累,是黨邁向新徵程的根基,也是黨進行新的偉大鬥爭的憑借。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在推進新的偉大鬥爭過程中,不能只從當前找方法、求創造,更要從歷史的革命文化中尋經驗。這里蘊含著我們黨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的鬥爭經驗,是推動新時代新鬥爭取得勝利的借鑒,有利于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對進行新的偉大鬥爭保持堅定的信心。

  新的偉大鬥爭與偉大社會革命緊密相連。在革命文化中,鬥爭與革命相接相融,都是我們黨基于時代需要而採取的行動。新時代的社會革命承接了我們黨一百多年的歷史實踐,旨在通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終達成共產主義的奮鬥目標。這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是完全契合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辛探索形成的革命文化,從歷史的廣闊視角深刻揭示了新的偉大鬥爭與偉大社會革命之間相輔相成的內在規律,能夠指引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偉大社會革命中進行新的偉大鬥爭。

  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革命文化中蘊含著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包含著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在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百余年歷程中,我們黨經過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徵程上,全體黨員幹部更需要以革命文化為依托,發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錘煉忠誠、幹凈、擔當的政治品格,不斷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根本保證。

  (三)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繼承革命文化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奮鬥歷程的應有之義。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共產黨員對革命文化沒有高度重視,僅僅將其作為革命戰爭年代的“過時”文化。這不僅使革命文化處于一種“失語”和“邊緣”境地,更容易使自身初心蒙塵、信念缺失、精神懈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更應該抓住歷史機遇,繼承革命文化,堅守精神家園,為實現賡續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追尋革命理想。革命理想是革命文化的精髓。堅定理想信念,不僅要有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然信心,更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昂鬥志,還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巨大勇氣。追尋革命理想永遠都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即便身處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之中,共產黨人不需要隨時準備拋頭顱、灑熱血,但卻必須葆有革命黨的大格局和精氣神,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奮勇搏擊。

  發揚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承載著革命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政治品格、優良傳統和革命風范的高度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進行新的偉大鬥爭,更要發揮革命精神的力量,使之成為繼續推進偉大自我革命與偉大社會革命、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精神支撐。發揚革命精神不是生硬套用、空喊口號,而是繼承革命精神中為革命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品質,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使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共產黨人堅守初心使命的不竭動力。

  牢記革命歷史。革命歷史激蕩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高度注重總結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才能不忘本來、開辟未來。革命歷史代表了黨一路走來的崢嶸歲月,也昭示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新時代共產黨人牢記革命歷史要與學好“五史”相結合,同新時代偉大鬥爭相對照,樹立正確歷史觀、立足本職工作,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在知史知根的前提下開辟未來。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