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講好新時代西藏故事
作者:趙麗芳 毛湛文(分別係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教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當前,中國正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形勢,掌握國際話語權的緊迫感越發凸顯。
長期以來,某些西方國家在向中國施加輿論壓力時經常炒作涉藏議題。可以說,涉藏議題折射著國際輿論場交錯的權力結構,做好涉藏議題的國際傳播對我具有戰略意義,全面加強西藏故事的國際敘事戰略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講好西藏地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的故事,直接影響著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與對外傳播。因此,在加強中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加重視涉藏敘事話語體係建設問題。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規律,新時代西藏故事的敘事可以在以下五個方面尋求提升。
第一,讓“人”成為新聞的主角,以情動人地講好西藏故事。隨著整個新聞傳播業的數字化轉型,新聞文本與公眾之間的情感聯動會隨著數字平臺與社交媒體的介入而越發顯著。因此,如何講好新聞故事,引發受眾的廣泛情感共鳴,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成為數字時代西藏傳播的首要目標。如果說,此前的傳播模式為西藏開辟了“一扇窗”,讓西藏被世界看到,那現在要做的就是讓“窗”背後的人走出來,與更廣泛的受眾進行深層次的情感交流。西藏傳播應當樹立“故事先行,共情為主”的理念,採取講故事的方式構建傳播內容,讓廣大新時代西藏人成為新聞的主角,成為報道的第一信源,站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故事。以情感打動人,以事實說服人,增強西藏故事的吸引力、傳播力。
第二,注重“廣大”與“精微”並舉,以小見大地講好西藏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是國際傳播的目標,“了解”的方式既離不開基于宏觀敘事對整體情況的了解,也離不開基于微觀敘事對日常情況的了解。因此,數字時代的媒體報道應優先將西藏和平解放後的歷史變化放置在國家宏大背景框下,擺在西藏敘事議程的第一項,用開闊的視野統籌歷史與當下,講述一個全面的西藏。在國家層面宏大敘事之外,也需要充分挖掘民間的微敘事和巧敘事,構建一個生動、具體、鮮活的西藏。個體的、微觀的表達和日常生活的經驗敘事可以為受眾提供理解西藏社會和文化的情境。微觀敘事之下的個體生活與喜怒哀樂更能夠引發不同文化背景受眾的共情共鳴,從而跨越文化鴻溝,減少“文化折扣”,實現更優的傳播效果。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看,這一路徑更容易達成對話與理解,進而塑造和形成認同。
第三,以“自塑”取代“他塑”,主動設置議題講好西藏故事。曾經的西藏敘事中,佔據國際話語權的西方國家出于自身利益需要,選擇扭曲西藏的真實形象。當下,在中國國際傳播實力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應當積極以“自塑”取代“他塑”,構建真實、立體的西藏形象。“自塑”的關鍵在于不懼質疑。由于社會、文化等背景的差異,一些國家民眾往往因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而對我國存在誤解。對此,應當主動設置議題與國際社會對話和溝通,以開放的心態和理念全面講述西藏故事。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體現西藏團結發展繁榮進步的一面,也可以體現西藏發展過程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展現真實的西藏形象,呈現敘事的開放性,進而消解西方國家與真實不符的西藏敘事。
“自塑”還需要重視“以我為主”地主動設置議題。媒體在進行傳播議程設置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重視政治、經濟等核心議題的報道,特別是結合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將西藏社會和人民生活發生的新變化作為新故事講給世界。其中,既要講好西藏發展進步的故事,更要講好其反映的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廣泛介紹中國政策、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在政治經濟等核心議題之外,還應主動發現和拓寬文化、教育、健康、就業、生態、社會等更具日常生活性的議題,使報道與當下勾連、與當地人相關,呈現更多的在地性,增強消弭誤解的傳播效果。
第四,激發多主體特別是青年人參與,多元協同地講好西藏故事。在數字傳播時代,西藏故事的傳播需要激活和吸納更多主體成為“講故事的人”。作為“新媒體土著”的新世代青年,生就于網絡信息時代,生活在數字化社會,得益于技術賦權,是當下西藏形象敘事的主力軍。相比前輩,西藏青年人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活躍,也更具對話意識和連接意識,善用媒介技術進行表達。
“西藏用電有多難?”“西藏租房貴不貴?”“西藏婦女地位高不高?”“西藏高考有何不同?”……日喀則的藏族女孩白瑪卓瑪、山南的拉姆、林芝的西藏兄妹等作為網絡原住民的西藏青年人,在社交媒體上粉絲眾多,他們用參與式、輕量化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觀察和分析西藏社會與文化,呈現文化的多元性和社會的現代性,擴展和豐富了西藏敘事的載體。他們不回避問題,直面全球化的挑戰與現代化的衝擊,通過民間敘事、日常敘事、自媒體敘事,使得西藏的傳統與現代通過互聯網被全球的民眾看到。
可以說,作為網絡原住民的西藏青年人既是回答問題的對話者,又是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基于自信與發展事實的定義者。他們以參與式傳播的方式,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敘事形成有效消解,也與國家宏大敘事形成互補,共同組成一個多元協同的西藏敘事格局與傳播生態,講述了發展、可信和可愛的西藏。
第五,注重新媒體技術應用與布局,突破講好西藏故事的技術關。今天,由公路、鐵路和航線所構成的進藏出藏交通縱橫交織、四通八達,西藏通信水平與內地幾乎完全同步。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然成為講好西藏故事中最不容忽視的傳播渠道。隨著技術發展,媒介內容產品形態也不斷迭代,西藏故事的國際傳播也應跟隨技術步伐前進。例如,可以利用直播、短視頻、數據可視化等方式實現多語種內容的跨屏傳播。同時,借助國家全媒體戰略布局與縣級融媒體建設的東風,將新興傳播技術設備、媒介基礎設施服務于西藏傳播的內容敘事。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致力建構成熟的西藏縣級融媒體具有重要傳播價值與戰略意義。一方面,作為在地傳播係統,西藏的縣級融媒體能夠收集當地新近發生的事件、生產本地故事,從而提升整體傳播效果。另一方面,西藏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可以憑借地緣優勢,輻射周邊地區。相信通過與中央媒體的相互配合,西藏的地方媒體可作為主流媒體內容生產的“供給側”,從而推動實現西藏故事的講述從區域走向全球,構建起更廣泛的傳播格局。
西藏故事的傳統傳播困境主要在于國際話語權不足,以及由此導致的西藏故事講述權與形象構建權缺乏。在數字時代,突破原有敘事框架窠臼的有效方式,就是要緊緊把握新媒體傳播和國際傳播的雙重抓手,理順思路、更新觀念、立體布局,講好新時代西藏的新故事,從而向世界展示一個更加真實全面、生動立體的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