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2022-10-27 10:3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作者: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品質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這就要求我們黨在現代化建設中,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本質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以高品質發展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立足新發展階段,在高品質發展中走好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標誌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也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都躍上了新的臺階,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2萬美元,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8.5%,成為經濟總量全球第二的超大規模經濟體。但是,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必須推動高品質發展,才能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使供求在新的水準上實現均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推動高品質發展。還要看到,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品質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品質和效益。這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貿易格局、産業鏈供應鏈佈局面臨巨大衝擊。但是,和平和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聚焦到高品質發展上,從一定意義上説,百年變局亦給我們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可持續發展,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等方面帶來了新機遇新動力。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主題,就可以更好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對現代化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入,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提出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從黨的十二大起,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對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針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提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高品質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推進高品質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涵,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新發展階段,要切實增強推進高品質發展的自覺性,在高品質發展中走好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高品質發展這一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要解決發展問題,必須先解決發展觀或者明確發展理念。2015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其中,創新發展理念要求崇尚創新,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理念要求注重協調,強調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理念要求倡導綠色,認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理念要求厚植開放,堅持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用發展理念要求推進共用,把共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高品質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要求、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這意味著,發展品質高低要用是否符合新發展理念來界定和衡量。高品質發展表現為發展驅動力主要來自於創新,表現為區域、産業、社會等各方面發展具有內在協調性,表現為綠色增長、人與自然和諧是發展的普遍形態,表現為全面開放、內外聯動是發展的必由路徑,表現為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用。

  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角度看,新發展理念從理念層面回答了現代化的動力、路徑、目標等重大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創新發展理念指明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動力是創新,現代化的動力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科技發展規律的創新活動,現代化要通過不斷創新和提供新資源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類需要的路徑來實現。協調發展理念注重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平衡性協調性整體性問題,可以説,協調發展既是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也是現代化的發展方式和路徑,協調發展理念要求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要求推進産業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要求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綠色發展理念從理論上回答了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關係問題,要求現代化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遵循自然發展規律。開放發展理念表明,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要提高內外聯動性,進一步主動參與、推動、引領經濟全球化。共用發展理念回答了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問題,要求促進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讓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綜合來看,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實現高品質發展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本質要求。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一定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品質國民經濟迴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是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審時度勢作出的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堅持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迴圈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準的自立自強。經濟活動本質是一個基於分工和價值增值的資訊、資金和商品(含服務)在居民、企業和政府等不同的主體之間流動迴圈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生産、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經濟迴圈環節。經濟發展正是通過這無數個、無數次的經濟迴圈過程實現的。經濟高品質發展需要有高品質的國民經濟迴圈,其具備經濟迴圈要素高端豐富、過程暢通無阻、環節協調平衡、流量穩定巨大、國內國際迴圈相互促進等特徵。當前我國經濟迴圈品質不高主要表現在內需體系不完善、經濟迴圈不暢問題突出、高水準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等方面。從暢通經濟迴圈重要內涵、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本質特徵來看,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僅僅體現在國內迴圈流量在整體經濟迴圈量中佔比高,還體現在以國內高水準自主創新驅動經濟迴圈暢通無阻、以持續擴大國內需求不斷做大經濟迴圈流量、以發揮國內大迴圈主導作用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暢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要求是提高國民經濟迴圈的“質”,而高品質國民經濟迴圈表現為以高水準自主創新為主、以擴大內需為主、以發揮國內大迴圈作用為主的經濟迴圈。因此,通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可以提高國民經濟迴圈品質,更好推進高品質發展,進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在新發展階段,過去基於勞動力等要素低成本的比較優勢的現代化趕超戰略已經不適應發展形勢,加上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存在瓶頸等,極大制約國內國際經濟迴圈品質,需要通過擴大內需、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經濟迴圈品質,從而形成基於新的比較優勢的經濟現代化戰略路徑。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需要利用好大國經濟縱深廣闊的比較優勢,使得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作用充分發揮,尤其是用好市場這個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將比較優勢轉為競爭優勢,從而實現向創新驅動的品質提升型經濟迴圈模式轉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也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必須通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確保國內大迴圈暢通無阻、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以國內大迴圈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國際迴圈品質和水準,從而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高品質經濟體系支撐現代化建設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有現代化經濟體系作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係和內在聯繫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要求産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和經濟體制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任務。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專門提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的要求,明確了産業發展的重點戰略和基本方向,並強調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數字中國。在實體經濟和現代化産業體系中,製造業具有重要地位,其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準,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首先要推進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供給品質提升,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進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提高産業鏈供應鏈韌性,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夯實實體經濟根基。

  二是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標準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運轉基礎。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市場體系容量巨大、結構合理、運作高效、統一開放、主體活躍、競爭有序。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增強,市場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與此同時,一些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我國市場體系建設還任重而道遠,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持續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夯實我國經濟長遠發展根基。在這一過程中,要進一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堅決清除妨礙各種生産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依法依規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要進一步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進一步完善産權保護制度、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制度、社會信用制度等;進一步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

  三是健全完善分配製度,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分配決定於生産,又反作用於生産。分配體系在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從我國生産力和生産關係的實際出發,我們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形成了我國的基本分配製度。實踐證明,這一制度安排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實現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我國收入分配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中,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圍繞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積極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不斷縮小收入差距,規範財富積累機制,使分配體系體現出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四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進入新發展階段,高品質發展對城鄉區域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建立充分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各區域在合理分工基礎上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從城鄉發展體系建設看,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從區域發展體系建設看,總體思路是發揮各區域比較優勢,進行合理分工定位,通過要素合理流動實現各區域良性互動,最終形成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從一定意義上看,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形成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本質上是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體現,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是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而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需要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支撐。在這一過程中,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高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既要堅定不移推進,又要堅持統籌協調推進。這要求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以能源革命和綠色製造為突破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能源結構優化和産業綠色升級,全面推進綠色生産和消費轉型。

  六是積極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可以説,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發展本質上是一個國家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從而實現國家繁榮發展的過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也要求建設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在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中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依託強大的國內經濟迴圈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更好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強大競爭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在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中,聚焦建設全面開放體系,要更加注重制度型開放,強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開放,積極推進貿易強國建設;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統籌發展與安全,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

  七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我們黨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長處,又有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資本在促進生産力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又有效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實現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可以説,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機制。在新征程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形成供給與需求動態平衡、改革與管理高效統籌、國內迴圈與國際迴圈相互促進、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有效結合的經濟運作機制,為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