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文雁兵(嘉興學院中國共同富裕研究院執行院長)
近日,《求是》雜誌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文章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全國要統一思想、協調行動、開拓前進”,並特別強調“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共用發展的內涵包括全民共用、全面共用、共建共用和漸進共用,共用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既體現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色、本色、亮色、特色。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全面準確把握共用發展的科學內涵,深刻領會和主動踐行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才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指示精神。
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刻回答了“為誰共用”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人民群眾是推動發展的主體,也是共用發展成果的主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證明,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産黨作為無産階級政黨,始終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為人民出生入死、同人民休戚與共,黨的奮鬥和人民的福祉、黨的命運和人民的命運早已深深融為一體。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共用發展是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
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刻回答了“共用什麼”的問題。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和價值目標,共用發展就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強調的是均衡的發展、和諧的發展、自由的發展、充分的發展。一方面,共用發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全面共用,在高品質發展過程中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切實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用,真正共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的建設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共用發展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的全程共用,在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的社會生産和國際國內雙迴圈過程中解決不充分和不可持續問題,保障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生活的平等權利,維護經濟主體參與經濟發展的公平機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文體、衛生、養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
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深刻回答了“如何共用”的問題。其一,共同奮鬥。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成果享受主體和價值創造主體,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用是建立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的基礎上,要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首先要實現全體人民在“共建”中各盡其能,然後在“共用”中各得其所;其二,協同推進。發展是共用的前提,共用是發展的歸宿。通過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高品質發展支撐的經濟發展和物質富裕基礎上,同步推進精神富有和生態富美,逐步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用,讓共用和發展協同共進;其三,共富共用。共用是一種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具有漸進性和長期性特徵,非一蹴而就。要在紮實推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同時,加快探索拓寬先富帶後富、先富幫後富的有效路徑,著力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在紮實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加快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和形成橄欖型社會,把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作為衡量標準,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共用是新發展理念的著眼點和歸宿,它根植于中華文明基因和優秀文化中,內化在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裏,實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踐行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的理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盡力而為、久久為功,在共用發展中看見未來中國的美好和美好中國的未來,在共用發展中獲得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