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力量
作者:田豐(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會議和重要場合對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建黨10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不斷增強社會各界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教育廣大幹部群眾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文明創建工作不斷深化,在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國文明城市覆蓋面、含金量和公信力顯著提高,為積極穩妥推進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創建試點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文明村鎮創建圍繞脫貧攻堅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在推進城鄉共建、深化移風易俗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進一步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新風尚進一步弘揚,涌現出一大批事跡突出、感人至深的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
文明實踐工作有效拓展,中國特色志願服務事業在保障大局、服務民生中得到長足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由試點探索到全面展開,初步實現了全國範圍的縣級行政區全面覆蓋,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推選活動得到廣泛響應,疫情防控、救災搶險、濟困幫扶等志願服務典型事跡感動中國,持續營造了培育志願精神、弘揚志願文化的良好社會環境。“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逐漸成為社會新風尚。
文明培育工作持續加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堅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弘揚共築美好生活夢想的時代新風為主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于行。連續舉辦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工作,在道德模範學習宣傳和幫扶禮遇活動過程中,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組織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活動,繼承、發揚、振興優秀傳統文化,讓人們在參與中深刻感悟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遵循,學習宣傳“新時代好少年”,團結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話、跟黨走。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的關鍵,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做到守正創新、求真務實、久久為功,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精神文明建設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提升民生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傾聽回應群眾關切,在服務群眾過程中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做到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精神文明建設要做到守正創新,不斷創新載體,創造豐富多樣的形式、方法、路徑,打造接地氣、有溫度、廣覆蓋的常態化項目,使精神文明建設看得見、摸得著、易於操作、便於實施,不斷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精神文明建設要做到求真務實,把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結合起來,把注重實效與保持長效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引導力、影響力、感染力、支撐力,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堅定人民文化自信,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精神文明建設要做到久久為功、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吸引各方力量廣泛參與,讓人們在為社會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國家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共建共用精神文明成果,加強全社會認同和共識,在以文化人、文明育人中不斷積累社會文明新高度。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導、親自推動下,精神文明建設立足新發展階段,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持續深化文明創建、文明實踐、文明培育,著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良好時代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