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珍視和傳遞夏糧豐收的成果

2022-07-20 08:4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時評】

  作者:龍文進(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4日公佈的數據,今年全國夏糧總産量2948億斤(其中小麥産量2715億斤),比2021年增加28.7億斤,增長1.0%。其中,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795萬畝,比2021年增長0.3%;全國夏糧單位面積産量370.4公斤/畝,比2021年增長0.6%。從數據上看,今年夏糧再次增産豐收。在冬小麥晚播面積大、農資價格上漲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這一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今年夏糧實現豐收不僅有助於完成全年糧食生産目標,並且在今年特殊的國內外形勢下更具重大意義。

  首先,穩定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供應,對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特別是穩定物價、保障民生方面具有壓艙石作用。從國內情況上看,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夏糧豐收有助於進一步穩定物價,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其次,我國夏糧豐收既有利於保障自身糧食需求和國內糧食市場穩定,也有助於穩定全球糧食市場。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的統計,世界饑餓人口比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急劇上升,2021年全球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已達8.28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9.8%,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累計增加1.5億人。在此背景下,加上俄烏衝突、油價上漲等其他因素影響,國際食品價格在2021、2022年一直處於高位,特別是穀物、植物油和油脂。我國作為農産品進出口大國,糧食生産對國際糧食市場具有重大影響。

  2022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從糧食到食物,從食物觀到大食物觀,這是新發展階段切實保障食物安全的關鍵思路,是在農業與食物系統中統籌考慮未來食物安全與營養健康的重要理念。糧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礎,夏糧豐收為進一步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打下了堅實基礎。

  今年夏糧再次增産豐收令人欣慰,也要看到,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加上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糧食安全的弦還是要始終繃緊,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重大的國家戰略來抓。以下幾點尤鬚髮力。

  既要保障糧食産量,又要提高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通過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來夯實糧食生産根基。一方面,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要繼續清理亂佔耕地建房,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障18億畝耕地紅線。在保障耕地數量的同時要提升耕地品質,繼續推進建設高標準農田和保護黑土地,擴大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耕地面積。另一方面,藏糧于技的核心在於種業,要統籌推進種業振興。在保障主糧品種優勢的前提下,加強對蔬菜、水果、水産品和畜禽種質資源等研發。充分利用中國在數字産業上的優勢,通過人工智慧、大數據、合成生物技術等把育種速度加大,用超前的思路來開發引領全球的育種技術和種子。

  以“大食物觀”為指導,積極拓展食物來源。積極向森林、草原、鹽鹼地、江河湖海、設施農業、生物科技、微生物等要食物,調整優化食物生産結構,提高水果、蔬菜、魚、奶、堅果、豆類等營養健康食物的産量和供給能力,降低營養健康食物的價格。鼓勵發展替代蛋白質、替代澱粉和食品技術,加強未來食物(如大豆蛋白、人造肉、微藻、菌體蛋白等)的科研投資,促進其産業鏈發展,推動智慧農業、迴圈農業、生物強化技術等營養導向的農業技術創新。

  繼續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同時以營養目標為導向,調整農業財政激勵與融資措施。改革農業補貼和科研支援政策,增強對具有營養、健康、可持續性的糧食和食物産業的財政支援,增加對氣候變化適應性、綠色農業研發和推廣等公共投資,擴大對低收入和弱勢群體的食物支援政策,建立營養導向型農業生産體系,以實現産量增加、營養提升、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多重目標。由此,將豐收的預期不斷增強,將豐收的成果不斷傳遞下去。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