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職業本科”成為金字招牌

2022-07-12 09:57: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時評】

  作者: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這個畢業季,我國首屆職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與發展引人關注。2019年起,教育部批准部分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首批“吃螃蟹者”今年畢業,他們中有的進入領軍企業,還有的選擇繼續深造,通向更多選擇的未來。

  職業本科與普通本科有何不同?職業本科畢業生會不會因為畢業證書上有“職業”字樣,而在升學、就業中遭遇歧視?自職業本科這類新型本科出現以來,這些問題就備受關注。

  我國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是為了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把職業教育建設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優化人才培養結構。職業本科的辦學品質以及首屆職業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不但直接影響這類院校的辦學前景,還事關落實職業教育法,對促進就業創業、打造技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職業本科,“看空”的聲音一度不小。鋻於社會存在“崇尚學歷,漠視技能”的現實問題,職業本科的辦學者、學生和家長也擔心,職業本科雖屬本科層次,但地位卻可能比普通本科低。在近年來全國和各地的兩會上,還有不少聲音建議職業院校更名,把“職業”改為“應用”或“技術”。此外,雖然教育部要求職業本科院校校名中必須保留“職業”字樣,但是職業本科能否堅持職業教育定位,能否安於職業教育定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也是一個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相關文件指出,普通本科和職業本科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學士學位授權和授予管理辦法》進行學士學位授權、授予、管理和品質監督;在證書效用方面,兩者價值等同,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不過能否真正等值,還有待現實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與一些用人單位招工難同時存在,這折射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及品質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嚴峻問題。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應舉辦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辦學,然而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難抑辦綜合性院校、培養學術人才的衝動。這既導致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失衡,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培養品質問題。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要真正獲得認可,就必須辦出鮮明的類型教育特色。職業本科院校堅持職業教育定位,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培養的畢業生緊密對接産業、行業的需求,是會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

  提升職業院校的辦學品質與社會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需要良性互動。用人單位要從提高招聘品質出發,科學設置招聘要求,那些招聘技能人才的崗位更要淡化學歷要求,重視考察求職者的技能。這會促進職業本科院校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並以此形成學校辦學的特色與競爭力。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的問題。一味強調求職者的學歷,無益於用人單位招聘高素質的人才、優化人力資源隊伍。

  首屆職業本科畢業生的去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畢業證書與學位證書上的“職業”字樣,並不是學生升學、求職的負擔。只要職業本科重視人才培養品質,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上按類型教育的要求,體現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特色,“職業”反而會成為職業本科畢業生競爭的特色。職業本科畢業生,有與普通本科畢業生平等甚至更好的就業與發展前景,也就會推進社會轉變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拓寬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也會拓寬學生的成才選擇。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