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數字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實踐

2022-07-07 14:09: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作者:蔡珍美(福建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呂思琦(福建師範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5G、超級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數字經濟滲透逐漸加深,數字文化産業應運而生。鄉村是當前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相對薄弱的環節,文化産業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完善的問題,在國家大力推進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勢頭賦能鄉村振興,是當前亟須探索的問題。抓好數字化時代發展契機,催生出文化産業新模式、新業態,並結合鄉村文化特色發展,可以實現鄉村經濟與文化上的雙贏,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持續發展力量。

  數字化:鄉村文化産業發展的新方向。目前,我國鄉村文化産業主要集中在鄉村旅遊、古村落開發、鄉村文創、文化小鎮等傳統領域,從數字化角度切入的很少。已有的鄉村文化建設中也以文化廣場、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為主,易出現建設理念與鄉村社會不適宜、農民文化主體性不強的問題。對此,有學者指出,數字文化能夠極大拓展鄉村文化的內涵及外延,突破鄉村文化資源的局限,發展數字文化産業可以促進鄉村文化與經濟的全面融合。

  與傳統文化産業相比,數字文化産業依託其強大的數字技術更新再造鄉村文化的生産、傳播與消費方式,將傳統生産要素朝數字化載體轉變,較好地解決了以往鄉村文化産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開發不到位、市場規模小等問題。同時,鄉村文化産業的數字化發展也是響應國家産業政策的發展新趨勢。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將數字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要求到2025年,農村基本建成農業農村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路,農業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0%。這些都表明,在網路、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環境下,鄉村經濟將迎來新增長契機。

  傳統鄉村文化産業的發展問題可以通過産業數字化發展得到有效改善,數字鄉村建設的重大利好,也預示著我國鄉村文化産業數字化發展的新方向。借助科技驅動加快鄉村文化産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不但有利於鄉村文化産業的長足發展,而且有益於鞏固已有脫貧成果與加快鄉村振興進程。

  數字文化産業發展對鄉村振興的意義。與城市相比,鄉村的發展相對落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點關注對象。然而由於城鄉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流動不均,鄉村生産力發展水準和收入水準較低,鄉村發展改革的道路並不通暢。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數字文化産業對鄉村振興意義重大。文化産業不同於一般的經濟類型,其發展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及一定的消費市場。而消費市場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以及較高水準人口素質之上的。以往,廣大農村地區由於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不及城市發達,人口密度較低,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因此農村地區享受到的文化産業發展紅利不多。目前,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不斷完善,數字技術彌補了鄉村文化産業發展的技術短板,為鄉村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傳統文化産業發展較弱的鄉村地區可以借助數字文化産業,克服市場規模小、開發效果欠佳、缺乏創意等問題,通過結合本土特色鄉村文化與特色生態景觀等進行彎道趕超,同時也完成了鄉村在經濟上的振興。

  從文化保護的角度來看,數字文化産業對鄉村振興而言不可或缺。鄉村文化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是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入口,振興鄉村文化更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發展數字文化産業,能起到保護鄉村文化資源的作用。過去,鄉村的特色文化內容多以陳列展示及靜態保護為主,難以贏得年輕人的關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傳承困難。數字文化産業中的現代資訊技術以及虛擬現實、圖像處理、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使用可以很好地記錄保存鄉村文化資源及鄉土風貌,在多元化呈現的同時加以創意演繹,這將大大增強鄉村傳統文化的吸引力。讓人們在找到歸屬感、留住鄉愁的同時接觸到鄉村文化瑰寶,增強文化自信。發展數字文化産業還有助於克服長期以來鄉村發展僅從物質層面考量的片面性思維,凸顯鄉村本土傳統文化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因此,在文化保護層面,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增強了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播力以及影響力,留住了鄉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的根”。

  總的來説,不論是在鄉村的經濟還是文化方面,數字文化産業利用其特有的數字技術優勢彌補了鄉村傳統生産要素的不足,為鄉村經濟、文化振興注入新動力的同時,間接為推動共同富裕作出了貢獻。

  數字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索。一是依託先進數字技術,充分發揮鄉村生態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基本的特徵,也是最明顯的優勢。在充分尊重、保護鄉村生態的基礎上,依託先進的數字技術對鄉村原本風貌進行記錄、挖掘與展示,將看似最平常的鄉村場景轉化為動態的資訊。通過承載著鄉村田園生態的優質文化作品的廣泛傳播,可以喚起公眾對建設鄉村的熱情以及直觀了解鄉村生態及農産品,從而帶動相關經濟消費,創造出一種新的帶動鄉村發展的模式與路徑。除此之外,大多數城市人群對鄉村山水、田園生活的嚮往,恰恰反映了中國部分中高收入人群遠離城市喧囂的內心訴求。因此,可將數字文化與鄉村旅遊融合,為鄉村旅遊提供數字文化産業的支撐,利用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文化旅遊新生態,對有特色的鄉村旅遊資源,可以搭建數據庫,通過人工智慧、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全息技術等開拓“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模式,讓更多人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鄉村的生態和風俗魅力,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提供新思路。

  二是結合鄉村特色傳統文化,打造數字創意發展新模式。鄉村豐富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産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在保護鄉村特色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與數字文化産品相結合,對傳統文化産業進行更新再造,構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産業。以往,傳統鄉村文化與文化産業的結合主要是在文化、藝術、設計中融入鄉村元素,創造出具有農村特色的産品以增加其附加值。這類做法生成的産品受眾群體有限、市場份額小、易出現創意雷同,傳播層面對鄉村文化資源傳播力度也不太夠。對此,可以借助數字文化産業中的數字技術強大的展現力和創造力,促進鄉村文化進一步發展。在深挖鄉村文化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鄉村中特色文化、著名歷史人物、文化遺産、鄉村工藝、戲劇戲曲等開發如動漫、卡通形象、微電影等數字創意産品,並通過微博、微信、短視頻等進行跨媒介傳播,獲得大眾的關注,達到對鄉村文化進行推廣與傳播的效果。

  三是培養鄉村數字化人才隊伍,激發鄉村振興活力。隨著鄉村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眾多數字內容創業者及相關技術人員投身鄉村或選擇返鄉就業,一定程度降低了鄉村因缺少數字化人才而錯失數字紅利的風險。數字文化産業打破了以往傳統文化産業的工作邊界,憑藉數字設備便可以進行即時的數據挖掘及內容分析。這些來自鄉村本土的原生傳統文化資源,通過數字工具傳輸,也可以得到其他工作人員的協同創作,使各地數字內容工作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數字文化産業的發展便將鄉村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聯繫在一起,實現提升産品品質和精準識別市場的雙贏,為鄉村經濟與文化的振興提供可能性。從長期來看,隨著鄉村數字文化産業的進一步發展,更多的城市精英向廣大鄉村地區轉移,加上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的不斷攀升,鄉村地區勢必會逐步減小與城市之間的數字鴻溝。當鄉村數字化人才隊伍達到一定規模,鄉村價值創造能力也隨之上升,鄉村財富規模可持續擴大,鄉村振興便有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樣也成為實現鄉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