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豐富資源

2022-06-27 10:48: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作者:齊衛平(華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高校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員)

  核心提示

  ●歷史實踐鑄造了中國共産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創業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引領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的領導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在風雨來襲時人民的主心骨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勇於自我革命的執政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為人類社會作更大更多貢獻的擔當形象。

  ●作為形象的內核,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産黨形象塑造的豐富資源:偉大建黨精神的重大概念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總體性標記,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標識性符號,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發展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貫通性主幹,偉大建黨精神的代代傳承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永恒性動力。

  偉大建黨精神展示了百年大黨的先進形象。在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塑造中國共産黨先進形象,對回答好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時代課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政黨精神對政黨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何謂政黨形象?簡單地説,就是政黨表現出的言行呈現給社會和留給人們的一種鏡像。社會和人們從此鏡像中形成這個政黨模樣的感知。政黨形象不是刻意打扮出來的,如同自然人長什麼模樣與基因有關一樣,政黨形象由它的性質所決定,紅色基因決定了中國共産黨形象的塑造。

  黨的作風關乎黨的形象,這是黨中央反覆強調的觀點。因此,作風具有黨的形象塑造的意義。精神與作風緊密關聯,黨員和領導幹部表現出什麼樣的作風,背後是精神在起作用。按一般理解,精神是與物質相對的概念。作為上層建築的範疇,精神一方面由經濟基礎決定,另一方面又反過來影響經濟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這個道理對政黨同樣適用,政黨也有自己的精神,政黨精神是政黨靈魂的體現,發揮著塑造政黨形象的功能。

  人類社會發展到近代,政黨逐漸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居於中心地位,政黨政治成為當代世界的普遍現象。從規律看,凡是對政黨形象問題保持清醒認識並注重加以塑造和維護的政黨,就在贏得社會認同和民眾支撐上居於主動地位,否則就會逃不脫因政黨形象破壞而難以立足生存的命運。

  每個政黨(包括其組織所有成員)都是自我形象的建構主體。偉大建黨精神是先驅們創建中國共産黨時形成的,在百年奮鬥實踐中,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作為主體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維護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形象。社會和人民群眾從政黨精神觀察和認知主體角色。基於這個道理,政黨形象不是主觀臆造,而是客觀存在。

  政黨形象不是固定不變的,一旦形成就進入動態變化的軌道。簡單説就是政黨形象會變,關鍵是變得更好還是變得糟糕。政黨形象變化存在著多種可能性,一方面,時代發展和形勢變化使黨的形象存在維護和再塑的需要。另一方面,先進政黨也面臨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不注重自身形象建設就難以生存立足。

  政黨精神與政黨形象相契合,政黨精神表現政黨組織和成員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訴求目標、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品格氣質等,是代表政黨的一面旗幟。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譜係的源頭,對黨的形象塑造具有決定意義。

  黨的百年奮鬥塑造中國共産黨光輝形象

  政黨形像是一個系統構造,包含多個面相。從時間維度看,1921年創建時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小黨形象,100年後它塑造了一個大黨形象。從實踐維度看,中國共産黨從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革命形象,變化為在14億多人口的國家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執政形象。百年奮鬥歷程上中國共産黨形象塑造的歷史實踐,伴隨著偉大建黨精神代代弘揚的傳承過程。黨的形象塑造不是一時一刻的事情,歷史建構是過程性的任務,大黨百年形象凸顯歷史厚度。

  百年發展進程中,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繪就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壯美的畫卷。中華大地上開天闢地大事變演繹出的精彩故事,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風采。歷史實踐鑄造了中國共産黨踐行初心使命的創業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引領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的領導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在風雨來襲時人民的主心骨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勇於自我革命的執政形象,鑄造了中國共産黨為人類社會作更大更多貢獻的擔當形象。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中國共産黨形象在全景式的歷史敘事中得到全面展現。歷史決議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為百年大黨形象奠定了認知依據。歷史決議揭示了黨的百年奮鬥五個方面的歷史意義,為百年大黨形象提供了觀察視角。歷史決議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十條歷史經驗,為百年大黨形象揭示了價值判斷。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偉大建黨精神這些內涵具有時空覆蓋的特點。偉大建黨精神既是印上原點痕跡的歷史性概念,又是穿越時空的恒久性概念,貫通歷史、現實、未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前赴後繼,在黨的精神發展上就像一場接力跑,從一種革命精神到另一種革命精神都代表著偉大建黨精神的接力棒。中國共産黨從偉大建黨精神出發,經過一個個站點,結出一種種精神碩果,形成一股股激勵力量。偉大建黨精神代代相傳要求中國共産黨人一棒一棒地傳遞,一程一程地續跑,每一棒每一步都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維護和塑造中國共産黨的形象。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

  幾個月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正式提出“偉大建黨精神”重大概念並精闢揭示偉大建黨精神內涵。這樣莊嚴的時刻、隆重的場合提出和揭示偉大建黨精神,彰顯了這個重大概念的厚重分量和價值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四種資源

  作為形象的內核,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産黨形象塑造的豐富資源。黨的百年奮鬥實踐中創造出許許多多錘鍊中國共産黨人鮮明政治品格的革命精神,容納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形成的精神譜係之中,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充盈滿溢,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光輝形象最鮮艷的一抹亮色。

  偉大建黨精神的重大概念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總體性標記。與延安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祿精神等以地區、會議、事件和人物命名的精神不同,偉大建黨精神表現以政黨為主體的總精神,揭示中國共産黨最具有代表性的精神。從概念上理解,各種革命精神具有具象化的特點,偉大建黨精神則是抽象化的提煉。各種革命精神體現的具體內容都可以從偉大建黨精神內涵中找到源頭,黨的偉大精神的總體性賦予偉大建黨精神塑造百年大黨總體形象的重大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標識性符號。政黨形象評價包含各種參數。歷經百年仍風華正茂、擁有9600多萬黨員,也是中國共産黨形象的一面,但這是表像意義上的形象。探究其不斷發展壯大的奧秘則要從質地的內裏入手,精神層面的參數才能詮釋“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如果把中國共産黨人在百年奮鬥中創造的各種革命精神視為一個個參數的話,那麼,偉大建黨精神則是所有這些參數的總匯集。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闢提煉體現在其內涵的揭示雖然由32個字組成,但核心詞語只有8個,即真理、理想,初心、使命,犧牲、鬥爭,忠誠、人民。這些詞是彰顯黨的性質宗旨、目標追求、價值取向和先進特徵的標識,代表中國共産黨人精神的精髓,亮出了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符號。

  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發展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貫通性主幹。從某種意義上説,歷史發展也是精神的歷史活動,人民創造歷史的同時構建起精神世界。黨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破壞舊世界和建設新世界的偉大社會革命中,豐富的精神活動鑄造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歷史實踐的延展為這座家園不斷增添新的精神花朵,歷史的、現實的革命精神共同綻放絢麗光彩。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係中的元精神,它在黨創建之時形成,源頭的不竭流動形成許許多多分支,在黨的百年奮鬥中匯成一條精神長河。偉大建黨精神以長河主幹貫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全部實踐,從全貌上塑造了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形象。

  偉大建黨精神的代代傳承成為百年大黨形象塑造的永恒性動力。歷史前進中政黨形象的動態變化,決定了形象塑造始終處於進行狀態。黨的形像是具體的、實在的、可視的,不同歷史條件下呈現反映特定環境的政黨形象。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反映革命戰爭年代黨的偉大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改革開放精神、載人航太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北京冬奧精神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黨的偉大精神。每一種具體革命精神對各個歷史階段黨的形象塑造都具有代表性,循序漸進的精神創造構成中國共産黨人精神發展史的歷史長鏈。偉大建黨精神哺育、催生、滋養黨的各種革命精神,源頭的涌動形成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