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春忙模式”,在廣袤田野耕耘希望
不誤農時備春耕,眼下,各地陸續進入春耕生産階段。在吉林、江蘇、甘肅等地,這幾天,當地不斷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春耕。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是我們當前和今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今年政府報告中,不僅提出了“糧食産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要求,也指明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糧食結構,針對小麥晚播強化夏糧田間管理,促進大豆和油料增産”的具體任務,為新一年的糧食安全工作明確了方向。一年之計在於春。隨著由南向北春耕圖漸次展開,各地紛紛開啟“春忙模式”,各行各業加強服務春耕備耕工作,在廣袤田野耕耘希望,為夏糧穩産高産奠定堅實的基礎。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春耕備耕是實現穩産高産的前提,要確保農資高效高質運輸到位,尤其需要開闢農資運輸的綠色通道。“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産”。吉林琿春主動統籌抗疫和春耕,暢通農資運輸通道,通過線上銷售,無接觸式送到府,確保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滿足農民的需求。顯然,農資的輸送到位,不僅為農民及時“解渴”,也吃下了“定心丸”,更能全身心投入到春耕備耕中去,抓好新一年的糧食安全生産工作。
古語説:倉廩實、天下安。“藏糧”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哲學,要保障糧食安全,我們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要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重要農副産品供應充足。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藏糧于地”不僅要我們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更要提高耕地品質,實現“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甘肅採取復墾撂荒地的方式,讓更多的“閒置地”煥發新的活力,也進一步完善了土地的管理。種源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我們要“藏糧于技”,就是要解決農業科技“卡脖子”難題,比如江蘇通過加強技術支援,助力西瓜種植,這是為現代化農業賦能的生動詮釋,讓農業科技活力轉化為糧食生産動力。
智慧一小步,農業一大步。隨著時代的發展,智慧農業成為了現代化農業的“新名片”,也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生産的新變化。機械化的耕種、無人機的運用、“指尖”管理田間地頭等,這些更精準、智慧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新時期農業生産的新變化,不僅回答了“誰來種地”的時代之問, 更能夠通過“數字網路”,讓農産品的生産、運輸、銷售更加輕鬆。科技賦能,實現了農業全鏈條發展,開創現代化農業生産新格局,更能提高糧食的品質和效益,托舉人民群眾穩穩地幸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讓希望田野充滿希望,就需要我們把“豐收圖”變成腳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實際行動,主動開啟“春忙模式”,抓住播種的“黃金期”,暢通農資運輸,推廣優良品種,涵養土地,灑下辛勤汗水,結出豐收碩果,實現糧食生産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