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感受新時代中國脈搏

2022-03-12 08:54:0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字號

  共商國是的民主殿堂 觀察中國發展的窗口

  感受新時代中國脈搏

  3月11日上午,2022年全國兩會完成各項議程,圓滿落下帷幕。

  今年,黨的二十大將要召開。走過黨的百年華誕,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在這一關鍵節點,此次全國兩會任務重大,意義非凡。

  這是一次求真務實的大會,提振信心的大會,鼓舞士氣的大會。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著眼新時代十年新跨越、展望未來新局面,我們在這場春天的盛會裏,感受新時代中國躍動有力的脈搏。

  全國兩會是共商國是的民主殿堂,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邏輯和獨特優勢

  人民當家作主、協商凝聚共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踐行“中國式民主”的重要途徑。在全國兩會,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邏輯和獨特優勢得到充分彰顯。

  從在代表團分組審議現場提出關於加大信用貸款比重、降低貸款利率等支援中小企業的建議,到收到中國人民銀行的連線回應,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遠光投資集團董事長蔡仲光只等了不到48個小時。

  視頻連線另一端,中國人民銀行607會議室內,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馬賤陽和他的同事詳細解答。蔡仲光邊詢問邊記錄,不一會兒就寫滿了一頁紙。

  “代表建議辦理的速度越來越快,政府部門回復的品質越來越高。”蔡仲光深切感受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

  見微知著。2021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議提案全部辦結,國務院各部門採納意見建議4300余條,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超過1600項。今年兩會,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議案487件,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約8000件;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共收到提案5979件,經審查,立案4979件,並案35件,轉為意見和建議965件。國務院認真研究代表們的審議意見,對政府工作報告共補充修改92處。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代表委員們深入基層,走訪調研、座談交流,將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轉化為議案、提案、建議,推動法律和政策制定,促進問題解決。梳理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來的五次大會可以發現,代表們在大會期間共提出議案2282件,且五次大會期間的議案數量整體呈上升趨勢。這些議案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重大決策部署、重大發展戰略落實,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讓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職責。從調研、審議、決策、實施到監督,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讓億萬人民所思所想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和決策部署,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一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郵區中心郵件接發員柴閃閃首位亮相。

  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柴閃閃提出的關於完善新業態中靈活就業勞動者社會保障的建議被全國人大列為重點督辦建議。2021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平臺企業對勞動者權益保障應承擔相應責任。

  從一名進城務工者,成長為郵政行業優秀的技術工,再到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柴閃閃深知,為國家建言獻策、為勞動者代言發聲是他的責任與使命。今年,他帶來一份關於規範外包類靈活用工的建議。

  “我願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履職,反映更多基層勞動者的所思所想所盼,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獲得閃閃發光的人生。”柴閃閃堅定地説。

  今年全國兩會上,2場“代表通道”、3場“委員通道”接連開啟,4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委員講述履職故事,將基層一線心聲帶進人民大會堂。

  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民主。有基層一線的同志當人大代表,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優勢。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顯示,目前,新一輪縣鄉人大換屆選舉已基本完成,全國10億多選民直接選舉産生200多萬名縣鄉兩級人大代表。

  關於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草案明確提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基層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屆有所上升。草案同時明確,農民工代表人數要比上屆有所增加,黨政領導幹部代表的比例要繼續從嚴掌握,婦女代表的比例原則上要高於上屆。

  全國兩會是關切民生的務實大會,“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幹的”同頻共振,政聲民意交融共鳴

  在全國兩會上,民主與民生緊密相連,“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幹的”同頻共振,政聲民意交融共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兩會前夕,人民網公佈了“2022年全國兩會調查十大熱詞”結果,經過超562萬人次網友投票,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社會保障位列熱詞榜前三位。

  立法工作與時俱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一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0件,還有19件法律案正在審議。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安排審議40件法律案和32個監督項目,體現了與時俱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思想。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了個人資訊保護法,對過度收集個人資訊、大數據‘殺熟’等作出規範,及時回應了社會關切。”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海儀説。

  翻開今年的“兩高”報告,一系列反腐敗數據釋放了黨中央堅持不懈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把反腐敗鬥爭推向縱深的鮮明信號。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審結貪污賄賂、瀆職等案件2.3萬件2.7萬人,秦光榮、王富玉等14名原中管幹部受到審判。最高檢工作報告顯示,規範監檢銜接,受理各級監委移送職務犯罪2萬餘人,同比上升5%。與國家監委等共同推進受賄行賄一起查,起訴受賄犯罪、行賄犯罪同比分別上升21.5%和16.6%。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每人平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提高30元和5元”“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等暖心舉措,飽含民生關切之情。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強調,守護好人民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説,社會保障體系要不斷提振廣大人民群眾預期,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減稅降費是支援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上億市場主體背後,是就業,是民生,是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更是發展的希望所在。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介紹,自“十三五”以來的6年間,我國累計減稅降費規模超8.6萬億元,千萬企業和數億群眾享受了政策紅利,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激發。

  説破千言萬語,不如幹成實事一樁。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公佈的所有減稅降費措施,此次2.5萬億元的退稅減稅規模為歷史上最高,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達1萬億元規模,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全國兩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發展走向的窗口,一個繁榮穩定的中國為全球共克時艱注入信心與力量

  全國兩會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外界了解中國發展狀況、觀察中國政策走向的一個窗口,不僅對中國至關重要,對世界也有深遠影響。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5.5%左右。“實現5.5%左右的增長,這是在高水準上的穩,實質上就是進,是不容易的,必須有相應的宏觀政策支撐。”在回答外媒記者關於經濟增速的提問時,李克強總理表示,看似速度放緩了,實際上分量更重。

  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每人平均GDP突破8萬元……“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迎來開門紅。今年,我國經濟遇到了新的下行壓力和挑戰,各種複雜環境在變化,不確定因素增多。政府工作報告著眼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同時亮出準備充足的政策“工具箱”。

  “面對動蕩的世界,中國尋求經濟和社會穩定。”《西班牙日報》網站報道稱,中國早就開始轉向更為成熟、理性的經濟模式,相較于增長數字,中國更關心的是其經濟的健康。美國彭博新聞社評論稱,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處於許多經濟學家給出的預測區間高位,將會提振陷入困境的世界經濟。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全國兩會對事關發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作出安排部署。

  “今年是我首次現場旁聽中國的兩會。中國一直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我很關注兩會在落實‘雙碳’目標、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方面的舉措。”墨西哥駐華大使施雅德認為,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與中國發展成為更成熟、更大規模經濟體的步調一致,這將給中國的夥伴帶來更多紅利。

  當今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國是維護世界穩定的重要力量。“我們也樂於看到中國繼續採取措施,支援中小微企業、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保障金融穩定。”施雅德説。

  新時代振奮人心,新征程前景壯闊,圓滿落幕的全國兩會恰是中國踔厲奮發的新注腳。

  本報記者 柴雅欣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