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構建更高水準糧食安全保障

2022-03-10 14:4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居民食物消費結構發生重要變化,每人平均口糧消費需求下降,而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消費需求上升。要樹立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關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糧食安全再次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東加火山爆發、南美乾旱、俄烏衝突等突發事件導致全球糧價持續震蕩,引發全球性糧食供應擔憂。構建更高水準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確保糧食穩定供應,才能有效防範和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糧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糧食安全,依靠自身力量徹底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有力地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著力構建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糧食産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互為補充,庫存充裕,今年我國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3公斤,比去年的474公斤增加了9公斤,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裏裝滿了中國糧。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國都有能力有信心保障“米袋子”安全,而且飯碗越端越穩,吃得也越來越好。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當前我國糧食供需形勢總體較好,糧食供應有保障,但這並不等於説不存在問題,不等於可以高枕無憂,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糧食不安全事件仍有可能發生。從中長期看,我國糧食供需緊平衡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糧食安全還面臨著資源與環境的硬約束、種糧效益比較低、區域性供給不均衡及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等深層次問題。因此,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要始終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始終保持糧食安全戰略的定力,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中,決不能在吃飯這個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的脖子。

  糧食生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重要的基石。在糧食生産實現“十八連豐”的基礎上,今年我國再次把糧食生産目標確定為年産1.3萬億斤以上。只有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産,才能穩住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佈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彌補結構性失衡問題。針對糧食生産效益偏低的問題,要加強政策供給,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激發糧食生産的內生動力,嚴格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持續增強糧食綜合生産能力,最大限度挖掘糧食供給潛力。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糧食消費需求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發生重要變化,每人平均口糧消費需求下降,而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消費需求上升。要樹立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有限的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向耕地要糧食,也要向草原要食物,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這些食物供給增加不僅能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而且能直接或間接替代傳統主糧,為糧食安全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援。

  保障糧食安全,不能只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從經濟角度看,糧食種植效益低,有的地方抓糧食生産、保糧食安全的積極性不高。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實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考核,主産區、主銷區、産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産量,切實穩定和提高主銷區糧食自給率,確保産銷平衡區糧食基本自給。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更好地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肉盤子”“奶罐子”。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