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

2021-11-05 08:5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時強調,要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出發,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保護消費者權益。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佈局和先手棋,是新發展階段要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

  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和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尤其是辯證處理好若干重大關係,為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築牢認識與實踐的基礎。

  必須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處理好國內大迴圈與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關係,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加強國內大迴圈在雙迴圈中的主導作用。強化國內“基本盤”支撐,全面穩固國內經濟體系迴圈暢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入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以此為內核強力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向我匯聚,從而顯著改善我國生産要素品質和配置水準,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持續增強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不是封閉的國內單迴圈。構建新發展格局,也要更加重視以國際迴圈提升國內大迴圈效率和水準。以高水準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市場持續強大,關鍵是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同時鞏固推進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增強出口産品和服務競爭力。

  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是辯證統一關係。在全球化、資訊化、網路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不能關起門來搞創新。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國際合作水準。既推動高品質“引進來”和高水準“走出去”,打造更加開放、更具韌性的産業鏈供應鏈,也要堅持開放式創新與自主創新結合,積極引進技術和外資,提升科技自立自強能力。

  必須兼顧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

  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不斷地、逐步地解決好這個問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後,我們更加有底氣、更有條件去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通過推動高品質發展“做大蛋糕”的同時,優化收入分配格局“分好蛋糕”。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增強高品質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暢通國民經濟迴圈的一個關鍵環節。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同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也要認識到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所以必須要兼顧效率和公平,特別是在再分配過程中更加注重公平,進一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紮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必須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

  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石。通過完善市場基礎性制度、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健全市場監管等,貫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這既需要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對市場主體的支援和服務更加到位,也要讓宏觀治理和政府監管更加到位。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強化産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弘揚和激發企業家精神,引導樹立穩定良好的預期,從而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持續釋放廣大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與發展潛能。

  “管得住”才“放得活”。要積極回應民生關切,對於廣大群眾和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和苗頭進行及時處置。強化平臺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正是要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與要素資源供給,特別是為廣大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成長空間,從而築牢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微觀基石。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迴圈。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各地區小市場、小迴圈的“小局”必須服從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暢通全國大迴圈的“大局”,同時要激發地方改革創新活力,找準自身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優勢和位置,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動力。

  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當前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情況新挑戰不斷出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因此,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尤為重要。

  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歸根到底要靠發展。只有推動高品質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為實現更高水準更高層次的安全提供更為牢固的基礎和條件。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隨著國際力量對比調整和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風險有所上升,我們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高品質發展的安全環境。因此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努力把安全發展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尤其是要把宏觀經濟運作穩定在合理區間,確保糧食能源和重要資源供給安全,維護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強化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確保不發生影響現代化進程的系統性風險。

  在新發展階段,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就要保護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利益,更好服務於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也為廣大中小企業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展望2035年,我們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擁有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上,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不曾遇到的嚴峻挑戰和壓力,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砥礪前行。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5日 1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