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強網路文明建設

2021-09-30 09:3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網路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指出,加強網路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建設網路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如何加強網路文明建設,實現網上網下文明建設有機融合、互相促進?記者採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

  “懲治防”並舉管網治網

  網路現已成為社會公眾生活、工作、休閒的重要工具和場所。加強網路空間生態治理,營造清朗網路環境,檢察機關責無旁貸,要以問題為導向,“懲治防”並舉,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一是精準“懲”。依法從嚴懲治利用網路實施詐騙、侵犯智慧財産權、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等嚴重侵害國家人民利益的網路犯罪;同時,對於犯罪情節較輕、主觀惡意不深、未造成其他嚴重後果、認罪認罰確有悔改表現的犯罪嫌疑人,落實好“少捕少押慎訴”的司法政策,確保精準打擊、罰當其罪。二是全面“治”。充分發揮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針對飯圈文化、審醜現象等網路亂象,通過訴前檢察建議、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方式,提示管理風險,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三是科學“防”。延伸檢察職能,加大法治宣傳力度,特別是加強對未成年人合法合規文明上網的教育引導,開展“反詐進校園”等精準普法專項活動,促進提升防範網路空間違法犯罪意識,培育文明風尚,為網路文明建設貢獻檢察力量。

  (本報記者 尹曉宇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裏讚:

  加快網路法治建設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治是文明的保障,網路法治是網路文明的基石。不同於傳統法治,網路法治因其在規範對象、權利主體、數據關係、懲處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而給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帶來了新的挑戰。

  建設網路法治,要加快網路資訊數據的立法步伐,尤其注重以法治方式保障國家網路安全與個人資訊安全;要利用新技術精準打擊網路犯罪行為,維護網路秩序,著重保障網路時代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基本權利;要充分利用網路手段提升司法制度的社會功能,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突破人民法院解決糾紛的時空局限,及時總結發佈新型網路案件的指導性案例;要創新網路普法技術,適應網路時代變化趨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要充分認識網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對法律理論的影響,鼓勵政法院校加強研究,引領世界法學前沿,提升網路時代的中國話語權。

  (本報記者 王明峰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科技職業學院院長武志永:

  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

  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對規範網路社會行為、調節維持網路社會關係及秩序有著重要作用,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加強網路空間道德建設,首先要強化網上道德示範引領,做“活”道德模範宣傳,奏時代強音、除雜音噪音,為網路空間道德建設樹立“風向標”。宣傳上要讀懂受眾心理,尤其是貼近年輕網民需求,以個性化製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等適應新時代、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網路道德宣傳真正入腦入心。

  其次要重視網路誠信建設。網路媒體要做誠信文化的傳播者、誠信理念的踐行者、誠信建設的守護者。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網際網路失信問題,要加強專項治理,織密監督網路,完善長效機制。應當更加注重以網路誠信建設來引領帶動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本報記者 史自強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李宗勝:

  加強網路空間行為規範

  網路空間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追求文明、法治、安寧的網路空間交流與應用,加強網路空間行為規範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網路空間的行為規範不能脫離道德規範而存在, 要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路倫理和行為規則,規範網上用語,著力提升青少年網路素養,提高青少年正確用網和安全防範意識能力。應該強化網路平臺責任,加強網站平臺社區規則、用戶協議建設,引導網路平臺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網際網路行業自律,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的價值導向,督促網際網路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行業組織引導督促作用,促進行業健康規範發展,鼓勵支援各類網路社會組織參與網路文明建設。

  (本報記者 劉洪超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30日 1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