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百名院士的紅色情緣】
我從內心感恩黨和人民的培養和教育,這鞭策著我一輩子跟黨走,一輩子為人民服務。
至今,孫永福還珍藏著來自唐古拉山的雪水和泥土,那是建設者們在海拔5072米的青藏鐵路唐古拉山埡口,專門採集送給他的,彌足珍貴。
59歲初上青藏高原會怎樣?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的記憶依舊清晰。那還是2000年,在海拔4500米的沱沱河兵站,一下越野車,他瞬間感到頭昏腦漲,腳像踩在棉花上一樣,走起路來搖搖擺擺。
因為血氧飽和度過低,2004年10月,孫永福在檢查一座橋梁工程時忽然全身虛脫。當時,天空飄著雪花,豆大的汗珠卻一下子從額頭冒了出來。“那一次,知道人在瀕死狀態下在想什麼,覺得自己這回扛不過去了。”他説。
“天路”修建繞不過“多年凍土、高原缺氧、生態脆弱”這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孫永福接到任務後,只説了一句話:“青藏鐵路舉世矚目,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青藏鐵路沿線氧氣含量大約為平原地區的50%至60%,建設隊伍不僅要上得去,而且要站得穩、幹得好,這是修建青藏鐵路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為此,孫永福組織研究建立了完善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創造了大群體高海拔施工“零死亡”的奇跡。
為了解決多年凍土和生態脆弱問題,孫永福改變了過去“蓋被子保溫”的被動方式,從調控輻射、對流、傳導入手來冷卻地基,保持工程結構穩定,創造了多年凍土鐵路開通運營速度100km/h以上的紀錄。他要求所有施工隊科技環保,成功研發了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和高原植被恢復再造技術等。
2004年7月,首批藏羚羊順利通過可可西裏楚瑪爾河五北大橋的橋下通道,形成了鐵路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生動景象。
依靠科技創新,以全局、整體、動態的視角,孫永福交出了一份戰略科學家的優異答卷。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宣告結束,諸多世界之最就此誕生:最長的高原鐵路、海拔最高的高原鐵路、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鐵路……2008年,青藏鐵路工程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今年八十壽辰之際,孫永福收到來自中國工程院的賀信:“您是中國鐵路建設的領軍人,學鐵路、修鐵路、管鐵路,川黔、貴昆、成昆讓天塹變通途,大京九讓老區共圓發展夢。您是中國鐵路改革的實踐家,推動鐵路企業上市,非運輸企業脫鉤,開啟我國由鐵路大國向鐵路強國邁進的步伐!”
“如今,我國完全可以自主設計建造不同速度等級、不同地域環境的高速鐵路,從時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從熱帶直至寒帶,包括大風沙地帶,這在世界絕無僅有。”孫永福説。
(本報記者 金振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