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2021-07-28 10:1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通過自身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也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同世界各國分享

  從物資儲備到産業供給,從科技攻關到醫療保障,支援全球團結抗疫;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的發展不僅讓中國人民過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且彰顯著中國共産黨致力於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不懈追求。

  一個14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在中國共産黨的帶領下實現全面小康,這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客觀來説,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全面建成惠及14億多人口的小康社會,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本身就是在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長遠來看,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非凡成就,為人類反貧困歷史書寫了新的篇章,為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提供了示範。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消除貧困和饑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也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通過自身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也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同世界各國分享。從雅萬高鐵、亞吉鐵路,到中歐班列、帕德瑪大橋,一個個項目,讓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熠熠生輝;從廣交會、進博會,到服貿會、消博會,一場場邀約世界的盛會,有力彰顯了與各方共用機遇的格局和胸懷。隨著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中國市場潛力將被充分激發,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同世界各國共用發展機遇。中國的對外合作將不斷深化,同世界各國實現互利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世界意義,不僅在於解決了一個人口大國的生存和發展問題,更在於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議題、治理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有外國觀察家表示,在當前世界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關鍵時期,中國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投入,持續推動脫貧等事業,將對人類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發揮鼓舞人心的作用。一個14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中國共産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和實踐已經並將進一步證明,這條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中國的探索實踐,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對國際社會而言,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發展的巨變,也是理念的創新。一方面,全面小康既包括發展水準的躍升,也蘊含著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等內涵。堅持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絕不能讓任何一個領域滯後、讓任何一個人掉隊、讓任何一個區域落下。另一方面,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今天,人類生活的關聯前所未有,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齊心協力應對挑戰,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才能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這不僅是中國的偉大成就,也為世界各國發展樹立了典範。”“讓人民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為世界樹立令人鼓舞的榜樣,進一步堅定了廣大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的信心”……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國際社會給予充分認可。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中國闊步前行,世界充滿期待。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7日 07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