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抗疫行動彰顯國家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2021-04-29 11:1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打一場抗疫人民戰爭

  ——中國抗疫行動彰顯國家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在喜迎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中國人民既為中國共産黨這100年來創造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而自豪,也為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鬥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而驕傲。

  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把中美抗疫行動和效果的鮮明對比,歸結到“國家能力”“政府能力”“社會信任和領導能力”上來,即中國話語系統中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來,這頗具獨到眼光,又直擊問題要害。

  ---------------

  中國抗疫行動彰顯國家三大制度優勢

  彰顯了中國共産黨集中統一領導和全面領導的制度優勢,在全國迅速建立起統一高效的抗疫指揮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效能是一次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國人民之所以能萬眾一心、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控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並在抓緊恢復生産生活秩序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根本原因就在於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有基於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而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的危機應對機制,有基於中國共産黨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主心骨作用,所構築起的一座座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中共中央及時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加強統籌協調、協同聯動;在第一時間派出的中央指導組受命實地指導湖北省、武漢市加強防控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負責發揮持續跟蹤分析研判疫情形勢、加強醫務人員和醫療物資調度、根據疫情發展相應調整防控策略和重點工作的協調作用;國務院復工復産推進工作機制,負責加強復工復産統籌指導和協調服務,打通産業鏈、供應鏈堵點,增強協同復工復産動能。全國各省、市、縣普遍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挂帥的應急指揮機制,自上而下建立起統一指揮、一線指導、統籌協調的應急決策指揮體系,形成各地方各方面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全方位全覆蓋的疫情防控局面。

  這個統一高效的抗疫指揮體系,不僅把中國共産黨嚴密組織體系和強大動員力充分發揮出來,把中國高效的國家機器充分開動起來,而且把黨政領導能力、強大綜合國力、社會力量、市場活力和各方面資源都有效統合起來。

  彰顯了人民當家做主制度體系優勢,緊緊依靠人民構建起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的全民參與嚴密防控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從抗疫大戰一開始就強調:這是一場抗疫人民戰爭。“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源泉就存在於人民群眾之中。”我們黨和國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控制住傳染源,最大限度降低傳染率;能夠通過非藥物手段在第一時間阻斷病毒傳播鏈;能夠牢牢守住城鄉社區基礎防線,將一個個社區、村莊打造成為嚴密安全的“抗疫堡壘”,把防控疫情有效落實到終端和末梢;能夠實施分級分類、動態精準防控,強化從“國門”到“家門”的全鏈條、閉環式管理,持續抓緊抓實抓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14億中國人民能夠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做到堅韌團結、和衷共濟,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薄力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産黨把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的理念和國家各項制度,及時落實到“為人民防控疫情、靠人民防控疫情”上來,構建起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戰時動員體制。

  在中國人民“庚子戰疫圖”中,4萬多名軍地醫務人員白衣披甲、逆行出征,54萬名湖北省和武漢市醫務人員衝鋒在前,數百萬名醫務工作者戰鬥在全國抗疫一線,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顧全大局、頑強不屈,為阻擊病毒作出巨大犧牲;400萬名社區工作者奮戰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廣大公安幹警及輔警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勇挑重擔,130多人犧牲在工作崗位;海關關員築牢口岸檢疫防線,全國數百萬奔波在城市鄉村的快遞員、快遞小哥冒疫前行;全國180萬環衛工人起早貪黑,高標準做好衛生清掃、垃圾清運和消毒殺菌、醫療廢物處理工作;數千萬道路運輸從業者堅守崗位,有力保障生産生活、物資運輸和復工復産;新聞工作者不懼風險、深入一線,全景式記錄中國人民抗疫行動。全國參與疫情防控的註冊志願者達到881萬人,志願服務項目超過46萬個;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1300多萬名黨員參加志願服務,近400名黨員、幹部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獻出寶貴生命……這一切都是抗疫人民戰爭強大威力的充分顯現,“14億中國人民都是抗擊疫情的偉大戰士”“每一個人都了不起”。

  彰顯了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

  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迅即調動全國醫療資源和力量,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漢市的醫療救治。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國共調集46支國家醫療隊、4.26萬名醫療人員、900多名公共衛生人員馳援湖北。19個省份以對口支援、以省包市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16個地市;人民解放軍派出的4000多名醫務人員支援湖北,承擔火神山醫院等三家醫療機構的醫療救治任務,空軍出動的運輸機在全國緊急運送醫療物資、緊急調配全自動測溫儀、負壓救護車、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支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極大緩解了疫情重災區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壓力;同時,為保證離漢通道關閉後武漢市近千萬人居家隔離後每天需要消耗的大量糧食蔬菜、肉蛋奶,中央專門建立央地協同、政企聯動的9省聯保聯供協作和500家應急保供企業調運機制,從1月27日至3月9日,國家通過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轉運方式,向湖北地區運送防疫物資和生活物資9280萬噸,運送電煤、燃油等生産物資148.7萬噸,保障了居家隔離期間居民生活需要和防疫安全。

  當人民生命安全和經濟利益出現矛盾時,一個核心的理念和樸素的道理主導了中央的判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國家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救治,大幅降低病亡率,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權、健康權。疫情初期,隨著病毒感染者急劇增多,中央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為首要任務,快速充實醫療救治力量,把優質資源集中到救治一線,不計代價搶救包括出生僅30個小時的嬰兒、100多歲的老人在內的每一位患者生命。為滿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黨和政府還想盡一切辦法籌措人工膜肺(ECMO)設備,能買盡買、能調盡調。對於伴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通過一人一案、精準施策,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輕易放棄。只要有搶救需要,人員、藥品、設備、經費全力保障。

  中央決定對患者實施免費救治。為此,及時預撥疫情防控資金,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各地不因資金問題影響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624億元,中央還及時調整醫保政策,明確確診和疑似患者醫療保障政策,對確診和疑似患者實行“先救治,後結算”。對新冠肺炎患者(包括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都由財政給予補助,異地就醫醫保支付的費用由就醫地醫保部門先行墊付。截至2020年5月31日,全國確診住院患者結算人數5.8萬次,總醫療費用13.5億元,確診患者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3萬元。其中,重症患者每人平均醫療費用超過15萬元,一些危重患者治療費用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全部都由國家承擔。

  中國抗疫行動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五大治理效能

  中國抗疫人民戰爭甫一打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提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在整個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中國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始終緊扣這個總目標,相繼採取了一系列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治理策略、治理方法,把中國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優勢,在這場抗疫鬥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始終堅持依法公開透明負責任的陽光防治。

  這既體現在中國堅持在第一時間報告疫情、及時主動向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美國等國家通報疫情資訊、向世界公佈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上,也體現在建立嚴格的疫情發佈機制,堅決防止瞞報、遲報、漏報,建立國家和地方相結合、現場發佈與網上發佈相結合的分級分層新聞發佈制度,多渠道多平臺傳播疫情防控專題資訊上,同時還體現在依法適時訂正病例數據上。

  始終堅持以科學為先導、遵循規律開展疫情防控的科學防治。

  “科學防治”是黨中央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16個字抗疫鬥爭總要求之中的核心要求。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充分尊重專家意見,增強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專業性。對新冠病毒這一前所未知的新病毒,中國積極借鑒以往經驗,並緊密結合中國國情,遵循流行病學規律,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用中國辦法破解疫情防控難題。注重發揮病毒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等領域專家作用,及時開展疫情形勢分析研判,提供防控策略建議。秉持科學態度,加強對病毒感染、致病機理、傳播途徑、傳播能力等研究,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保持溝通交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評估結果,中國先後制訂和修訂了8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科學開展病例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觸者管理以及實驗室檢測等工作。

  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産、學、研各方緊密配合,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科學支撐。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進行疫情趨勢研判,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實現分區分級的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和精準防控。

  始終堅持基於對疫情暴發和蔓延程度進行分級分類的動態精準防治。

  當武漢市處在疫情“震中”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從這樣的實際情況出發,中國統一高效的抗疫指揮體系,從一開始就在全國推行分區分級精準施策防控策略。在中國本土疫情形勢穩定後,中國又堅持以省為單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産生活秩序,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注重做好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聚集性疫情防控和處置,做到覆蓋全人群、全場所、全社區,不留任何死角、任何空白、任何隱患。同時,針對輸入性疫情持續抓緊抓實抓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

  始終堅持加強疫情防控與穩妥有序放開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平衡防治。

  這既是一對不易處理好的棘手矛盾,也是考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領導能力、治理水準的尖端難題。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在疫情發生後,一方面通過開展全方位人力組織戰、物質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漢市抗擊疫情;另一方面通過採取分級分類動態精準防治方法,探索先在局部範圍調適這一矛盾。在毫不放鬆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著力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並且千方百計確保城市和農村水、電、燃氣、通信不停,生活物資供應不斷,社會秩序不亂,食品、藥品、能源、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

  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全國17萬人參加的幹部會議,專門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部署,研究中國式治理思路和解決方案。

  在這次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總書記還指出:“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産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黨和國家在推動復工復産過程中,密集出臺多項政策,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實施減費降稅,增加財政補貼,加大金融支援。國有企業發揮主力軍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和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産,使中國經濟運作加快回歸常態,經濟活力快速釋放。

  始終堅持同國際社會開展守望相助、交流合作、命運與共的攜手防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向世界提出了意味深長的“中國之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每天都有許多生命逝去的嚴重危機,堅持科學理性還是製造政治分歧?加強團結合作還是尋求脫鉤孤立?推進多邊合作還是奉行單邊主義?對這3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此份白皮書明確給出了中國答案:“中國主張各國應為全人類前途命運和子孫後代福祉作出正確選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齊心協力、守望相助、攜手應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打贏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護佑世界和人民康寧。”

  (作者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施芝鴻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