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掌握“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理論鑰匙

2020-11-16 09:0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掌握“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理論鑰匙

  【光明論壇】

  文化建設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是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一書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等重大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導。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誌。要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要求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刻把握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文化導向和文化功能,指明瞭文化強國的文明水準和社會基礎。

  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社會的素質”。這就告訴我們,各種類型、各個領域的文明,都要體現為社會文明,社會文明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和顯著標誌。文化是育人化人、塑造社會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設成為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途徑,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成為文化建設的發展標準。文化建設與社會文明的共生共存關係,使得文化建設的進展成就,能夠直接表明社會文明的發展程度。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突出強調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不僅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確立了牽引力,而且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也具有重要意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包含著文化建設的顯著成效和社會文明的明顯進步。全面現代化要更上一層樓,文化建設有著新的內涵和要求,社會文明建設空間廣闊。

  全面現代化,要促使各個領域的現代化建設相互支援、相互促進,從不平衡到逐步平衡,從不協調到逐步協調。社會文明是民族和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平臺,社會文明的程度影響和制約著其他文明的發展程度。社會文明建設不能滯後,必須走在前面;不能成為短板,必須與其他文明相適應相匹配。我們黨把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作為文化建設的任務,使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相互融入、相得益彰,表明瞭全面現代化既是“一個都不能少”的現代化,也是一體化推進、協同式發展、總體性提升的現代化,顯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鮮明特徵和顯著優勢。

  中國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文明的根本,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方向。要立起社會文明建設的思想旗幟,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用先進思想鑄魂育人。彰顯社會文明建設的價值導向,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文明,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打牢全社會理想信念根基。強化社會文明建設的精神力量,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培塑社會文明建設的時代新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厚植誠信文化,鼓勵勞動創造幸福,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建設的文化環境,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擴大優質文化産品供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産業體系,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這些方面,都可以在《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找到指針和遵循。

  (作者:顏曉峰,係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