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浦東開發開放前路更寬廣

2020-11-16 09:03: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30年前,黨中央、國務院宣佈開發開放浦東。如今,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這片不斷生長的改革開放熱土,向全世界彰顯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這樣一組數字,彰顯出浦東開發開放的非凡成就: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産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立足我國發展大局,為浦東新區擘畫更加宏偉的藍圖。從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到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定位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臨港新片區,浦東越往前發展,越是不斷拓寬改革開放之路。浦東以今日之成就説明,只要敢闖敢試,拿出排頭兵的姿態和擔當,改革開放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經過不懈探索,浦東在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經驗,比如“先照後證”“證照分離”等誕生於浦東的新詞,早已在全國耳熟能詳。浦東改革不會停頓,而且還會進行更多制度探索、做出更多制度創新。實踐充分證明,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我國社會將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制度優勢就能持續彰顯。

  開放是時代氣質,也是上海氣質、浦東氣質。從地理區位看,上海及浦東背靠長江、面朝太平洋,始終擁抱著全世界。這一開放氣質,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放包容精神息息相關,有著“四海一家”的理念,有著“和衷共濟”“和而不同”的格局,有著“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態度。正是因為有了開放這一與生俱來的使命和特質,浦東的開發開放才有了包容和胸懷,上海的改革發展也始終挺立潮頭。

  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強調,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加強改革系統整合,激活高品質發展新動力;深入推進高水準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就能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不斷展現新氣象。浦東30年開發開放成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一個生動縮影。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需要,而且將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歷史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機遇屬於勇於創新、永不自滿者。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30年來,浦東的建設者以智慧、勇氣、汗水書寫了輝煌篇章,未來繼續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浦東一定會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揚帆再遠航。

  (作者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6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