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新時代“三農”發展新輝煌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確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影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産品穩産保供,堅持抗災奪豐收,集中力量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穩住了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産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農業農村發展成就顯著,“三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村改革持續深化,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為應對國內外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基礎支撐。
重要農産品保障水準穩步提升。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劃定10.88億畝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建成一批糧食生産核心基地,推動良種良田良機良法配套,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産實現歷史性的“十六連豐”,2019年産量達到13277億斤,今年糧食産量有望高位增長。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遠高於國際糧食安全線,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麥、水稻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自給率達到95%以上,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果菜茶肉蛋魚等産量穩居世界第一,“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
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品質、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高。2019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完成8億畝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種源的自給率超過70%。“網際網路+”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啟動實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提速。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新發展,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超過320萬家,高素質農民超過1700萬人,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比例達到35.9%。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合作積極推進,2019年農産品貿易總額達到2300億美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7.6%,多元開放的農業對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投入品減量化、生産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加快推進。全國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3年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6%和80%,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穩步推進,全國耕地品質較2014年提高0.35個等級。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9。農業生態系統養護與修復水準提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自2021年起將實施為期10年的禁捕,內陸七大重點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漁制度實現全覆蓋。
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萬元,增速連續10年高於城鎮居民,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番目標。鄉村産業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營業收入達到22萬億元,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8%。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營業收入2019年達到8500億元,2015—2019年平均增速超過10%,直接帶動1200萬人就業。建成3200多個現代農業産業園、811個農業産業強鎮、50個優勢特色産業集群,縣鎮村聯動發展的産業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91億人,工資性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41.1%。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78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品質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貧困地區特色産業加快發展,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産業,9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産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扶持。今年底脫貧攻堅戰即將取得全勝,貧困群眾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95%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顯著提升,2016—2019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實現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纖和4G網路覆蓋率超過98%,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實施。農村移風易俗加快推進,“中國農民豐收節”已成為弘揚中華農耕文化的金字招牌,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基本建立,黨組織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中央先後出臺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土地承包關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農村宅基地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重要文件,農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2億多農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等改革試點紮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序推進。農業支援保護制度逐步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初步建立,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先支援鄉村振興,創新完善農村金融保險服務,政策精準性普惠性明顯提高。農墾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等協同推進,農村改革系統性整合性不斷增強。制訂修訂25部農業農村領域法律法規和25部部門規章,完成95%的市、90%的縣農業綜合執法改革。
深刻總結“三農”工作經驗,科學把握農業農村改革發展規律
“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巨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億萬農民群眾和廣大基層幹部辛勤工作的結果。回顧發展歷程,經驗彌足珍貴,需要在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中長期堅持。
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印發《中國共産黨農村工作條例》,健全黨管農村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制度體系,初步形成“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格局。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的傳統,始終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保障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始終把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作為“三農”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縱觀農村改革發展歷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注重維護農民根本利益,尊重農民首創精神,把選擇權交給農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始終以農民願望和訴求為依歸,尊重農民的創造和選擇,堅持發展為了農民、發展依靠農民、發展成果由農民共用,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億萬農民成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生産力發展水準差異較大。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把握鄉村差異性和鄉村發展的規律性,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結合實際深化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一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黨中央始終強調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了土地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穩定土地承包關係,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産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使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我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農村創新創業,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走市場化道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完善農産品市場體系,完善農村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強農業支援保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創造力。
堅持城鄉統籌、融合發展。我國工農城鄉關係正在向工農互促、城鄉融合轉變。近年來,中央著力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渠道,促進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把城鄉融合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用,努力縮小城鄉差距,讓現代化的城市和美麗宜居的鄉村協同共進、相得益彰。
(作者為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