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教育發展迎來新契機
原標題:公共衛生教育發展迎來新契機
【光明時評】
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的專家學者座談會上指出,要建設一批高水準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從這次講話我們可以看出,公共衛生教育需要以育人作為根本任務。高水準公共衛生學院建設要落腳在人才培養上,落腳在公共衛生教育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上。這次講話對指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學科發展、師資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等工作,意義重大。
冷靜來看,目前,我國公共衛生教育需要補短板。在我國主要傳染病控制中,高校公共衛生專業無論在人才培養還是在防控實踐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過去一個時期以來,因為各種原因,我國公共衛生教育中傳染病教育逐步弱化、學科優勢不再,人才培養難以滿足重大疫情防控的需求。依照講話中提出的建設高水準公共衛生學院要求,公共衛生教育需要在四個方面補短板。一是補知識短板,全面梳理教育教學內容,提高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應急在醫學和公共衛生教育教學中的比重;二是補實踐短板,把公共衛生教育教學基地向傳染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拓展,提高實踐教學的品質,提高學生解決公共衛生應急問題的能力;三是補學科教學平臺短板,病原學鑒定在公共衛生教育中幾乎是空白,建設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的病原學學科教學平臺十分必要;四是補全球健康短板。
我國公共衛生教育還要強弱項。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等學科是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以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性學科,在疾病防控中發揮重要的科學支撐作用。這些學科所培養的人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與重大疫情防控需求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弱項和不足。一是開展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的人才不足,主要表現在人才數量不足和知識結構不完整,難以滿足疫情預測預警的需要,應進一步擴大這一領域人才培養規模、加強師資能力建設、完善課程體系;二是開展現場流行病學工作的人才規模不足,導致疫情流行病學調查延遲和資訊缺失,影響了疫情防控決策需要的證據品質。需要改革和完善現有專業公共衛生學位培養,包括健全和完善專業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培養體系、新增專業公共衛生博士培養項目,加強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合作,為現場流行病學工作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三是實驗室檢測相關的教學和實踐訓練不夠,需要通過增加學時和加強與專業機構合作,增強公共衛生人才開展衛生檢測的能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共衛生教育需要強有力的保障。在公共衛生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建設高水準公共衛生學院,需要從三個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一是加強對公共衛生教育性質和學科特色的認識,制定更加科學的公共衛生學科評價體系,促進公共衛生教育健康發展;二是加強交叉和融合,強化公共衛生與其他醫學學科合作,強化公共衛生校內教育與專業實踐教育融合,提高複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能力;三是加強保障,從資金、空間、實踐訓練基地和資訊技術建設等方面,顯著提升公共衛生教育的辦學條件。
(作者:孟慶躍,係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