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陳培永:全球抗疫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性

2020-04-02 10:4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結合中國抗擊疫情實踐經驗,就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穩定世界經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張,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實踐證明,抗擊疫情是國際社會共同的事情,只有依靠各國齊心協力、互幫互助、加強合作,才能解決好。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無疑會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解決關乎人類命運的問題,必須站在人類社會未來發展前景的長遠角度去思考,必然要求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果袖手旁觀和落井下石,甚至拿自己的臆想惡意攻擊、污名化他國,不但不可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將問題和矛盾激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命運”的共同體,與“區域”的共同體不同,與“利益”的共同體也不同。一般來説,“區域共同體”是因地理位置臨近而建立的共同體。如果建立起來,能夠發揮區域聯合優勢;如果建立不起來,各個國家就彼此孤立不能形成區域聯盟。“利益共同體”是基於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建立的共同體。如果建立起來,可以實現各方經濟互惠共贏;如果建立不起來,就不能實現相關國家的經濟利益最大化,或導致經濟利益受損。“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基於各個國家、各國民眾的共同命運所構建的共同體,它所關乎的是人類作為物種的存續和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關乎的是人類的整體利益、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若是構建不起來,損害的可能是整個人類的命運。

  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在超越國家與區域界線、超越經濟利益考量和科學技術競爭、超越文化價值觀念衝突等的基礎上,才能得以構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然是有難度的,我們生活在由不同國家和地區構成的世界裏,不能否認對立和衝突的存在,不能否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訴求,不能否認國家之間存在制度等的差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際上是要在客觀承認差別甚至各種類型的對立和衝突的基礎上,尋求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類型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從人類命運這一關切出發,解決關乎生死存亡的全球問題。在各國越來越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時代,在各國民眾越來越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時代,要戰勝威脅人類社會的層出不窮的挑戰、日益增多的風險,就必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確實看到了中國和一些國家的相互支援、互相援助,看到了中國和一些國家的擔當和奉獻。

  面對疫情,若沒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必然會出現只看到制度對立、意識形態不同、文化衝突的狹隘心理,必然會出現固執于偏見、不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反而借助問題製造制度對立、種族歧視的對抗觀念。個別國家也可能會為了本國的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傷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傷害人類社會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實際上,這樣只會加劇矛盾和衝突,而沒有團結與合作,就不可能真正戰勝疫情。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需要各國通力合作,需要各個國家的民眾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應該率先垂范地踐行。我們要全面、客觀、理性看待一些國家的防控舉措,還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儘自己能力來援助其他國家。不僅回報在中國困難時期曾給中國援助的國家,還要援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其他國家。當然,面對個別國家的媒體和個別人的故意抹黑、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我們也應該據理力爭,這也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陳培永)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