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網評:決勝全面小康要攻克堡壘、補足短板

2020-02-07 09:30: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作為21世紀以來第十七個“中央一號文件”,意見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兩大目標任務,為持續抓好農業穩産保供和農民增收,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重要遵循。

  當歷史來到21世紀的第20個年頭,千百年來困擾華夏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脫貧品質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所謂“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脫貧攻堅還有一些最後的堡壘需要攻克,“三農”領域還有一些突出的短板必須補上,還需盡全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跑好“最後一公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後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直觀體現。從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到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從落實教師管理、工資待遇、職稱評定、住房保障政策,到支援高校醫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鄉村工作,意見從8個方面明確了“補短板”的具體方向。相關舉措針對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精準施策,同時加強“人地錢”要素保障,進一步強化了補短板政策的含金量和實操性。

  截至2019年底,中國貧困發生率已降至2%以下。這既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成績所在,也是亟待攻堅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點從地域上體現在自然條件較差、基礎條件薄弱、發展滯後、公共服務不足的深度貧困地區,從人群上體現于老弱病殘等特殊貧困群體。對此,意見要求對深度貧困地區,要組織精銳力量強力幫扶、掛牌督戰;對特殊貧困群體,要落實落細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期限在前,使命在肩,確保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關鍵要在實現“兩不愁”的基礎上,全力以赴解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

  摘帽不是終點,而是美好生活的起點。意見著眼于2020年的“三農”領域重點工作,同時放眼於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未來。關於扶貧工作重心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正是對未來“三農”工作的提前謀劃。當下,唯有下足苦工、攻城拔寨,奪取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全面勝利,方能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