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日報創新談:把智慧財産權轉化為市場價值

2020-02-03 15:3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以往躺在櫃子裏“睡大覺”的專利證書,如今也能換來“真金白銀”。盤活、用好智慧財産權資源,使其産生效益、推動發展,既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我國智慧財産權事業發展的重點問題

  “沒有廠房和設備,缺少抵押物,靠著專利我們就拿到了貸款!”不久前,山東青島一家海洋技術企業的負責人告訴筆者,公司通過質押一件水下推進器專利,順利獲得銀行300萬元的貸款。及時又解渴的資金“活水”,讓他們的新産品迅速打開了市場。

  作為一種現代産權制度,智慧財産權本質是通過産權激勵,幫助創新者獲得與其技術貢獻相適應的回報。智慧財産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更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運用的橋梁和紐帶。在知識經濟時代,大量的創新成果通過智慧財産權運用獲得了實際價值。智慧財産權本身也以更多、更豐富的形式融入經濟,為高品質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動力。

  近年來,我國智慧財産權綜合運用能力不斷加強,運用效益大幅提升。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等部門採取建機制、建平臺、促産業等措施,打通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全鏈條,為創新主體強化智慧財産權運用提供便利,對促進智慧財産權轉移轉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專利質押融資為例,2019年,我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總額突破1500億元,智慧財産權品質效益持續快速提升。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反映,以往躺在櫃子裏“睡大覺”的專利證書,如今也能換來“真金白銀”,無形資産變為有形價值,成為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手段。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財産權大國,積累了豐富的智慧財産權資源。盤活、用好智慧財産權資源,使其産生效益、推動發展,既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我國智慧財産權事業發展的重點問題。

  當前,我國智慧財産權運用面臨著市場化水準不高、專業化程度不夠等問題,價值評估、處置變現等環節還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今後應著力完善智慧財産權運營服務體系,深化智慧財産權權益分配機制改革,緊扣創新發展需求,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體制機制,促進智慧財産權高效運用。

  如果説創造是形成智慧財産權的基石,那麼運用就是實現智慧財産權價值的通道。當前,創造好、保護好、運用好智慧財産權已成為中國社會的普遍共識和行動指南。我國也正走出一條以利益分享機制為紐帶、以運營平臺為載體的智慧財産權運用之路。進一步推動智慧財産權的高效運用,促進智慧財産權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必將更好實現其市場價值,為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3日 1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