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公龍:科學制度體系緣何“科學”

2019-12-09 15:4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這一重大論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優越性。深入剖析科學制度體系緣何“科學”,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視角,也是堅定制度自信的關鍵所在。

  基於唯物史觀的科學依據

  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唯物史觀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構建的理論源泉和世界觀基礎,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科學制度體系的科學依據。

  唯物史觀告訴人們,社會歷史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所決定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是基於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從而為人民指明瞭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實踐相結合,在制度建設方面不斷探索所取得的偉大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是科學制度體系,首先是這一制度體系牢牢立足於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了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高度統一。

  貫穿其中的內在邏輯

  科學的制度體系不是眾多領域制度的無序的堆砌,而是根據一定的內在邏輯建構起來的權威、規範的制度系統,邏輯性是科學制度體系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理論基礎的科學性上,而且體現在整個制度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性上。

  首先是理論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四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遵循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制度層面上體現為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在制度層面上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制度層面上體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理論內涵,在制度設計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總的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完整的制度體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個重要層次。

  其次是結構邏輯。科學的制度體系有其內在的結構要求。一是系統完備,即制度體系應覆蓋所有重要領域,不留制度漏洞。通過不斷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成為覆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方位的制度體系。二是協調配套,即制度體系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形成十分強大的整體合力和整體效應,共同推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三是明確管用,即制度設計不是一些抽象的原則,而是要求明確、便於操作的制度性約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之所以能夠有力地保障我國的現代化事業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制度體系的管用和有效。

  再次是實踐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制度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在回答和解決實踐中的問題過程中形成,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架構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立足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成功地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入新時代,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黨積極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被實踐驗證的顯著優勢

  判斷一種制度是否為科學制度體系,不僅要看這套制度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否具有科學性、制度的設計規劃是否具有科學性,而且要看這套制度體系是否與實踐相結合,經歷過實踐的檢驗。任何科學的制度體系都必須能夠有效解決實踐中的問題,對社會實踐的發展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贏得了中國革命勝利,並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探索實踐和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取得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制度體系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人們,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任何制度體系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始終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就不能保持不變。制度的設計者和實踐者必須始終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的制度體系,推動制度與時俱進,在實踐中創新發展,使之不斷走向成熟和定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科學制度體系,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這一制度體系並不是盡善盡美的。建立一套科學的制度體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的制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提出了13個“堅持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制度走向成熟和定型的新舉措。毫無疑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科學性還將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還會更加充分地展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

  (作者王公龍係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