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球治理創新與中國智慧

2019-11-17 12:26: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二戰以來形成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由於美國奉行的“新孤立主義”和英國脫歐事件的衝擊難以維繫。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倡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日漸成為全球治理創新的共同價值觀和主陣地。

  全球治理體系的解構與重構

  隨著技術進步的迭代疊加和各種思潮的衝擊回蕩,世界日益成為一個開放的功能態的巨複雜系統。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判斷世界大勢,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在融入全球治理體系的同時,不斷構建新的全球治理體系。新的全球治理體系是由全球共建共用的,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獨自掌握,全球治理結構如何完善應該由各國共同來決定。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使全球治理體系更好地反映國際格局的變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意願和利益。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積極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動建設和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加強國際社會應對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網路資訊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防範重大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戰的能力。

  提供世界性公共産品,彌補全球治理制度赤字

  當前,人類發展面臨新拐點,需要爬升新臺階,需要破解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發展赤字等四大制度赤字。破解治理赤字重在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破解信任赤字構建命運與共的全球夥伴關係,讓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加強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認同。破解和平赤字重在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合作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實現世界長久和平。破解發展赤字堅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堅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世界各國人民共用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更好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引導經濟全球化更加健康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為迅速發展的經濟大國,作為處於深刻轉型中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當中曾經深受其益,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中國對於現行國際規則的靈活運用。然而,隨著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在社會思潮和國際政策的轉變,隨著中國在全球經貿領域的快速增長,提供世界性公共産品成為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如何積極參與併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創新和完善,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結構和規則體系,已然上升為至關重要的議事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深入展開全方位外交佈局的重大方針,並進一步廓清了我國的全球治理觀和國際責任觀,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創新全球治理,重在六個層面的全面發力

  中國在冷戰後全球化中的勝出,並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而是全球治理模式創新引領力的競爭。中國需要做是順應人類發展的共同需求,參與建立一套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規則。當前,技術創新的影響已經從傳統的學術領域、産業領域向公共治理領域延伸。全球治理創新正沿著“技術共識——責任共識——倫理共識——利益共識——政治共識——法律共識”六個層面層次推進、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著全球治理格局。

  技術共識成為全球治理爭奪的新原點。誰掌握了技術創新主動權,誰就掌握了世界發展的方向。基於前沿領域研究以及轉化應用的技術共識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爭奪的新原點。雲物大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把世界裝備得面目全非,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又在改造著全球治理的基因。移動網路資訊技術和演算法使得資訊傳播泛在化,傳統物理疆界形同虛設,給社會治理帶來極大挑戰,已成為新時代全球治理主動權的爭奪焦點。

  責任共識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預埋。技術創新與産業創新已經不僅僅是科學家、企業家的職責,更是政治家、社會活動家的重要責任。技術創新早已打破地域和國界限制,能否在全球配置技術創新資源,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技術創新能力與水準的重要指標,能否承擔起或引領技術創新的重要責任,是一個國家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體現,能否以共同責任凝聚各國對技術的共識,則是一個國家引領全球治理的重要預埋。

  倫理共識成為全球治理的調整器。以怎樣的原則推進技術創新、落實技術創新的責任,是事關技術倫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技術創新對全球治理影響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基因編輯、生化武器、環境治理等方面出現的各類事件,凸顯了技術倫理的極端重要性。人類作為一個共同的命運體,只有堅持共同、公認、普惠的倫理共識,才能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起到積極引導和嚴格的規範,也只有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原則,才能形成人類技術創新命運共同體。因此,在各國普遍重視和加強技術創新的背景下,通過對技術創新倫理共識的樹立和倡導,能夠對全球治理格局的變化作出積極的調整。

  利益共識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焦點。在技術創新影響領域和程度不斷擴大的時代背景下,技術創新必將帶來豐厚的利益。得益於技術創新優勢和所形成的智慧財産權優勢,國際技術型公司的市值規模不斷擴大。利益共識是技術創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最佳體現和生動闡釋。對技術創新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利益的競爭,技術創新背後的利益爭奪以及利益共識必然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焦點。

  政治共識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保障。技術創新的背後必然有國家間的政治博弈,技術創新特別是國際性的大科學和大工程需要政治共識作為重要保障,缺乏共識的政治博弈必然會導致地緣博弈、封閉排他小圈子等零和博弈現象,很有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當今具有世界影響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伽利略合作計劃、全球對地觀測系統計劃、全球變化研究計劃等,不僅對所涉及的技術領域産生了重要推進,而且對各國的政治發展也帶來了重大影響。因此,作為全球治理新工具,技術創新背後所蘊含的政治理念、政治方向和政治共識,是推動全球治理的重要保障。

  法律共識成為獲取制度利益的重要手段。推動建立一個法制世界是全球治理的最高層面,國際爭端的解決越來越寄希望於國際仲裁體系和國際法院系統,技術創新正通過技術共識的基礎作用,喚起各國對技術創新形成新的責任共識和倫理共識。通過利益共識和政治共識的爭奪與博弈,最終使各國在國際法律制定權、話語權上角力競爭,從而加強對全球治理格局調整的影響。

  在全球治理體系創新中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是現行全球治理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更是全球治理理念創新、新的世界性公共産品提供的發起者、推動者和引領者。在完善和創新全球治理過程中,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不僅要看到中國發展對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把維護中國利益同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完成全球治理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不斷搭建全球治理新平臺。重點把控中國融入全球治理體系,把握並引領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節點和重要舉措。一是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和統籌協調能力。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傳播新的、科學、適應歷史發展的價值理念,利用好國際平臺,發出中國聲音,持續産生影響力。三是努力提升大國地位,高舉聯合國這面多邊主義旗幟,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四是利用好亞投行、絲路基金等中國主導的全球治理平臺工具,不斷提升國際公共産品供給能力,發展持久互動、相互信賴的雙邊關係,並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打破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企圖通過控制資本和技術以及相關的制度設計(WTO、世行、IMF等),實現對産業鏈高端部分的壟斷和控制,讓歐美之外的發展中國家去承擔産業鏈的低端部分這一全球遊戲規則舊格局。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