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強國安全觀概覽

2019-04-13 11:3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安全觀是一國制定實施安全戰略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不僅關乎本國的安全,也影響著地區和國際安全。縱觀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世界強國的安全觀,主要體現在其國家安全戰略之中,了解他們的安全觀念和戰略構想,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國家所處的時代和國際背景。

  二戰後,美國啟用“國家安全”這個概念,並逐漸成為其國防和外交政策的著力點。1947年,美國通過《國家安全法》,並據此設立白宮安全委員會、中央情報局等中樞部門和情報機構,形成了國家安全政策決策機制,正式將國家安全作為國防和外交政策的指針。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加快,美國抓住機遇進行戰略調整,構建起新的安全戰略框架,即以維護霸權地位為宗旨,以軍事為後盾,以外交為手段,借助強大經濟實力,積極塑造符合美國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秩序。縱觀冷戰以來美國安全戰略發展演變,儘管每個時期強調的重點不同,但以美國國土安全為底線,以美國至上主義為底色,謀求軍事優勢和世界霸權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執政以來更加強調“美國優先”。2017年年底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突出強調了“四個核心國家利益”,即保護美國人民和國土安全、促進美國繁榮、以力量求和平、提升美國影響力。

  俄羅斯經歷了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和蘇聯等不同歷史時期,雖然各個時期社會背景不同,但“擴張”安全觀卻傳承數百年。冷戰結束後,蘇聯四分五裂,俄羅斯動蕩不安。這一時期,俄羅斯國家安全觀的核心,就是綜合利用一切資源和手段,確保俄羅斯國家利益免遭威脅。普京執政後,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狀況逐漸好轉,並日漸形成新的國家安全觀。這一國家安全觀主要體現在《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構想》《俄羅斯聯邦對外政策構想》及總統咨文等重要文件和政要講話之中,它認為國家利益體系由個人、社會和國家根本利益構成,國家安全領域不僅包含主權、領土和軍事安全,也包括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科技、資訊和環境安全。《2020年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繼續將美國謀求軍事霸權和北約東擴視為主要威脅,利用傳統和非傳統手段綜合解決國家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重新恢復強國地位,是普京政府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優先目標。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素來敢於堅持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主張。這不僅體現在冷戰時期戴高樂總統強調的獨立自主外交上,也反映于希拉克總統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的反美立場。冷戰結束後,法國深刻分析國際安全環境新變化,科學制定新的安全戰略,大力推動國防現代化改革,陸續出臺了《1994年國防白皮書》《1997-2002年軍事規劃法》《國內安全法》等綱領性文件,勾勒出戰後至今法國安全觀的大致輪廓,確定了新的安全戰略思想——堅持獨立自主的防務力量,強調核威懾與常規軍事行動相結合,將法軍打造成一支力量精幹、裝備精良,更加適應本土以外行動的新型職業軍隊。

  日本在二戰失敗後曾一度處於被佔領、無武裝、主權不完整的狀態,但其依靠美國支援和自身力量不斷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後,再次成為軍事和經濟大國。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綜合安全保障戰略”,擴大國際影響,發展軍事力量,保持日美同盟。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國家安全政策動作接連不斷,2003年6月批准從美國引進導彈防禦系統計劃,2010年對《防衛計劃大綱》進行修訂,2013年安倍政府改組建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機制,並設立國家安全保障局。這表明,日本以“綜合安全觀”為基礎的國家安全構想正逐步確立。“綜合安全”不僅包括軍事安全,也包括政治、經濟和防災等領域。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將它推至歐洲政治前沿,肩負著處理好周邊關係和抵禦大國地緣戰略的雙重任務。因此,對德國歷屆統治者來説,保衛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在於突破地緣限制,防止同時遭受多面圍攻。二戰的慘敗促使德國人深刻反省傳統安全觀的利弊。在這一基礎上,德國社會普遍形成一種“克制文化”,在對外政策上採取克制態度,尤其是在軍事安全領域進行自我約束。默克爾執政以來依照新的安全戰略部署,將國家安全戰略劃分為國內、區域和全球層次,把軍事防務、經濟外交、同盟和國際合作作為實現國家安全的主要手段,致力於構建有利於德國的歐洲安全機制,積極謀取成為世界政治大國。

  英國地處西歐邊緣,英吉利海峽將其與歐洲大陸分開。這種與大陸“既近又遠”的特殊地緣環境,使英國的安全觀念帶有很強的實用主義特徵。歷史上英國安全觀的主要內容突出表現在追求海上霸權、謀求歐洲均勢,以及有選擇地參與地區和世界集體安全。冷戰結束後,英國的安全觀和安全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在“利益至上”原則下,面對變化的歐洲和世界,英國安全觀和安全戰略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強調維持英美特殊關係和尋求新的歐洲均勢,強調任何歐洲防務合作行動,都不應離開北約、疏離美國另起爐灶;針對自身利益國際化、利益觸角深遠的實際,更加重視集體安全與多邊安全。

  (作者:張思遠、孫皓、宋文超,分別係軍委後勤保障部辦公廳研究室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國防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