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思政課也可以成為一道風景

2019-04-04 17:20:00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字號

  在海島上,浙江大學的老師身穿救生衣,通過直播與坐在教室中的學生通話,講述海洋強國;在湖州安吉魯家村的小火車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老師給學生上了一堂“兩山”理論課,還邀請兩位當地村民現身説法,講述魯家村這幾年的變化;在浙江工商大學的思政課上,學生們除了拿著專業教材,還都帶了畫本和畫筆以紅色記憶為主題設計作品……

  近來,一批有趣味、有溫度、有特色的思政課在浙江高校涌現出來,一些思政課成為學校的網紅課,受到熱烈追捧。這些思政課都別具一格,甚至是不按常理出牌,形式新穎,設計多元,但內容不失深刻、鮮活,效果也比較顯著。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狀態中接受了知識、學到了真理、養成了信念,課程得到學生廣泛好評。

  思政課受歡迎,是因為學校和老師下了硬功夫,亮出了實招。視頻、彈幕等多媒體手段融合運用,追蹤社會熱點、探討古今人文等多種教學方式各顯神通,課堂溝通互動增多了,討論話題的歡笑聲不絕於耳,思政課不再死氣沉沉,而是實了起來,活了起來,具有了高度的針對性、時代感和吸引力,帶來喜人的課程“上座率”和“抬頭率”。在浙江高校,思政課逐漸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引人矚目。

  一位大學思政老師很有感觸地告訴筆者,好的思政課程應該像鹽,但我們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這就是説,思政課煥發活力,要堅持不懈用好創新這個法寶,在頂層設計、考核方式、授課內容和形式等環節上,積極探索富有可能的創新,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知識。但是,思政課創新並非易事,需要學校和老師們“絞盡腦汁”,多為創新想辦法,多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尤其要努力打通高校思政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隔閡。

  值得一提的是,創新不等於製造噱頭,也並非一味追求花樣翻新。思政課創新是為了讓學生易於接受,喜歡聽課,但要緊密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首先,老師要先給學生做好表率,身體力行,對理論真信真懂,吃深吃透;其次,思政課創新要牢記價值引領的初衷,不僅要關注課堂有笑聲和掌聲,也要關注有多少理論和知識進入了學生心裏並産生化學效果。網紅不是思政課的最終追求,紅色是思政課永恒的底色。

[責任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