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進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力量昂揚向上

2018-08-04 12:31:00
來源:宣講家網
字號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翻閱五千年燦爛文明孕育滋養的古老國度,每一頁都在求索與抗爭、奮鬥與崛起的交織輝映中堅韌前行,磅薄的力量昂揚向上。立足於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紮根于現實基本國情之上,特別是40年風雨艱辛探索之後,中國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自強不息、開拓奮進的壯麗史詩,神州大地升騰起不屈的奮鬥前行氣勢,華夏故園贏得了矚目的發展功勳,這一切源於進入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的力量昂揚向上。

  (一)

  日月不變,何以有光?40年改革激蕩,40年風雨探索,40年蓬勃發展,40年春華秋實,時間是最客觀的記錄者。40年改革開放,書寫了一個個關於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進步的“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之樹綻放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絢爛之花。

  歷史,總會透過一些重要時刻,為其標注下鮮明的印記。

  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的一場革命。1978年有兩個大事件值得銘記,11月24日,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個村民餓著肚子簽下生死文書,對集體土地大包乾,這股充滿蓬勃生機的民間力量,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打破了實行了20年的人民公社大鍋飯制度。此後不到一個月,即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徹底否定“兩個凡是”,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誌著中國共産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次全會通過了兩份關於農業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其中包括“聯産計酬責任制”,這為日後的農村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礎。第二年,安徽開始了“包産到戶”試點,1980年,鄧小平出面鼓勵這種做法。到1984年,全國範圍內都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每人平均收入大幅度提高,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國內生産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82.7萬億元,並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正如國際友人所講的那樣,“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成功典範”。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推動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轉變、從閉關鎖國轉向全方位開放、從人治走向法治、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後轉向小康,激發出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這是中國自身的奇跡,也是世界史上的奇跡,彰顯出這場革命震撼世界的磅薄偉力。而每一個個體也在革新的氣候下生長,在開放的環境中舒展,不斷實現自我的價值,彰顯生命的尊嚴。

  (二)

  世界每一天都迎來新的陽光,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群眾堅定走自己的改革開放發展道路,中國闖出了一條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跨越式發展的“人間正道”。實踐證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在歷史綻放的時刻綻放。

  思想不破冰,行動行不通——改革開放發力點從解放思想開始。偉大的思想理論,總能訴説時代深藏的心曲。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決定改革突破的力度。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堅持解放思想、理論創新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社會發展階段,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根本上糾正了過去超越發展階段帶來的失誤,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思想創新和體制創新,從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階段上對我國國情做出了全局性、總體性的準確判斷,先後創立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確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課題,著力破除傳統思維、用習近平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導航,破除慣性依賴、用新路徑換擋,破除瓶頸制約、用新政策驅動,整個社會透出人心向上的偉大力量,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産力,為改革開放順利推進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證。今天,思想的火種點燃了新征程的火炬,引領8900多萬黨員、13億多人民,向著歷史深處的一個個時間節點邁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行穩致遠,走向光明的未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