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健康運作需審計機構把脈問診
莫開偉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5月23日在北京召開,這是該委員會組建後的首次亮相。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會議,並在會上就審計工作的作用、審計工作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對審計工作的態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為我國未來審計工作不斷走向規範、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
從此次會議可看出,黨中央對審計機構十分重視,習總書記親自主持會議並擔任中央審計委主任,國務院總理、中紀委書記擔任中央審計委副主任,這在我國審計機構成立30多年來是前所未有的。這一方面凸顯了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對審計工作的重視,深刻認識到審計工作對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國審計機構30多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努力工作及為我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所做貢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習總書記在會上的講話,高度概括了我國審計機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成立30多年來,在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促進黨中央令行禁止、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國、推進廉政建設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很明顯,審計工作是對一個國家行政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及國有企業經濟活動的總把關,也可以説審計機構是對一個國家政府機構經濟活動是否健康、財政收支活動是否規範進行體檢和把脈問診的“總醫師”。審查機構如果嚴格把關,盡職盡責,則不僅可糾正我國政府機關團體及國有企業中已發生的各种經濟違規問題,更可對一些經濟問題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將經濟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而如果一個國家審計機構這個總管家沒有盡責履職或者不嚴格盡責履職,則這個國家的各項經濟活動和財政收支就有可能出現混亂現象,各種坑害國家經濟利益的貪污腐敗及隨意揮霍國家資財的現象就會氾濫成災。
我國審計機構成立30多年來建立健全了各種審計制度,完善了相應審計體系,有效堵塞了我國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的大量問題;但由於過去在審計機構職能設置上、管理體制上、監管機制上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使我國審計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機關單位私設小金庫、一些政府機構人員想方設法騙取或侵佔中央財政各類補貼資金、一些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核不到位或流於形式導致的腐敗案件等等,這些現象成了誘發我國腐敗行為的重要根源。
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十九大以來,中央對審計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成立中央審計委,強化中央審計委的領導權威,賦予審計機構更多職能,正著手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將為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夯實基石。(責任編輯 蔣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