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2018-05-08 11: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讀書、學習對個人的成長、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都有著重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馬克思一生與書為伴,讀書之廣、讀書之深,恐極少有人能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讀優秀經典,無疑是含金量最高的文化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蘊含和集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對大多數的幹部群眾來説,主要是通過原理教科書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科書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高度凝練、抽象概括,有助於人們較快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是,如果要更加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豐富內涵和生動的發展歷程,還要進一步學習、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因此,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我們黨始終提倡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同志強調,老祖宗不能丟,老祖宗的書始終要認真讀。他一生對馬列經典手不釋卷。他曾説,正是《共産黨宣言》這部馬克思主義著作,使他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毛澤東同志多次閱讀《資本論》,做大量批註,並在文章中引用了不少《資本論》的論斷。他一再向黨的高級幹部推薦書目,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提出要讀5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要求,在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要求廣大幹部閱讀12本馬列主義經典著作。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説:“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産黨宣言》和《共産主義ABC》。”他強調:“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毛澤東。老祖宗不能丟啊!”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新時代是幹出來的。前進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更需要我們堅定“四個自信”。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無疑是堅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論自覺,保持政治清醒,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的重要途徑。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卷帙浩繁,對於廣大幹部群眾來説,學習要突出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需要科學性、權威性的讀本。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按照中央總體安排,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組織編譯了三種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重點圖書,分別是《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紀念版、《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輯》,以及《馬克思畫傳》普及本,由人民出版社和重慶出版集團出版。這批重點圖書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權威性教材。其中,《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輯》收錄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各個時期撰寫的代表性的著作,為學習和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提供了權威版本。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歷久彌新。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當前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有些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産生於19世紀40年代,時間過去那麼久遠,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産生於遙遠的歐洲,中國有著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因此,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不管用了,過時了。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包含著經典作家所汲取的人類探索真理的豐富思想成果,體現著經典作家攀登科學理論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艱辛歷程”,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具有跨越時空的永恒的思想偉力。

  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的《共産黨宣言》,是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標誌,也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産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規律,闡明瞭共産主義一般特徵,論述共産黨的性質、特點、基本綱領和策略原則,奠定了共産黨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的理論基礎。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所作的“世界歷史”的科學預見。在《資本論》這部鴻篇巨制中,馬克思實現了政治經濟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對《共産黨宣言》中的基本論斷作出進一步論證,闡述的科學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學説,對資本家剝削工人秘密的揭示,對商品拜物教的批判等等,不斷被證實對當今世界的意義。在《哥達綱領批判》這部批判拉薩爾主義的著作裏,馬克思第一次區分了共産主義社會發展的兩個階段,闡明瞭兩個階段的基本特徵和分配原則,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文獻。在《反杜林論》這部回擊杜林對馬克思學説攻擊的著作中,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以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被馬克思稱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在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通俗的語言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包括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未來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未完成、生前沒有發表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論述了勞動對於人類文明和歷史進步的偉大意義,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哲學的異化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異化勞動理論,深刻剖析資本主義勞動異化現象,指出只有揚棄私有財産才能消除異化勞動,而要揚棄私有財産,必須有現實的共産主義運動。在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兩人生前未出版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首次對唯物史觀作了比較系統的闡述,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恩格斯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深刻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領域所引起的革命性變革。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博大精深,不下真功夫、苦功夫是難以掌握真諦、融會貫通的。毛澤東同志講,“《共産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習近平總書記説,“有的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沒讀幾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發表意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有悖于科學精神”。因此,學習和研究這些經典,浮光掠影不行,淺嘗輒止不行,必須專心致志地讀、原原本本地讀、反反覆復地讀,通過細嚼慢咽去感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歷久彌新的思想價值。只有學深悟透,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才能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素養,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艾四林,係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