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最新成果

2018-02-23 18:40:00
來源:人民論壇網
字號

  自1848年《共産黨宣言》發表以來,科學社會主義已經發展了170年,在這個過程中,世界共産主義運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和勝利,也經歷了嚴重的挫折和失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時又不斷彰顯著中國特色,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使科學社會主義的旗幟在世界的東方大國高高飄揚。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是對科學社會主義階段論的重大發展

  在科學社會主義創立初期,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進行系統考察和分析後,提出了對未來共産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科學論斷,即共産主義社會將經歷從“第一階段”到“高級階段”的發展過程。列寧將“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恩格斯一樣將“高級階段”稱之為共産主義。1987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三大上強調,“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麼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産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此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成為黨和國家政策的總依據,並且我國現在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加明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內在過程,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是歷史學意義上的新時代,而是一個現實性考量和綜合性判斷,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量變到質變的新思路和新理論,這也就意味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裏也有“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這對於採取與時俱進的策略,最終越過初級階段,進入社會主義更高發展階段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把握了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變化,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唯物史觀的重大堅持

  在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理論這兩大基石之上,馬克思恩格斯構築起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大廈。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從低級向高級不斷進步與發展,其遵循的基本規律是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它們之間作用、發展及其矛盾運動決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方向。同時,唯物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馬克思不僅把感性的個人當作歷史的前提和起點,也把“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看作是歷史的目的和未來共産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中國共産黨歷來堅持唯物史觀,重視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準確把握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性質和特點發生了許多變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牢牢把握住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指明瞭隨著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在總體上不斷提高,原先“落後的社會生産”的表述明顯已經不合時宜,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同時,又明確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需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強調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無産階級政黨理論的重大昇華

  無産階級政黨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無産階級政黨的建設。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由於無産階級自身實力弱小,對抗資産階級的鬥爭處於分散的、自發的階段,無産階級尚未從自在階級變為自為階級。因而,馬克思恩格斯著重論述了無産階級必須首先成為政黨,“無産階級在反對有産階級聯合力量的鬥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産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在無産階級政黨的性質與鬥爭形式方面,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共産黨是各國政黨中最堅決、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無産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産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在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時代,列寧在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執政過程中,深化和發展了無産階級政黨理論。他指出,執政黨只有保持集中和統一,才能鞏固無産階級專政,黨的團結統一是無産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統一的基礎。在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對無産階級政黨理論進行了與時俱進和創造性運用,形成了一大批理論與實踐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這一系列關於中國共産黨地位、價值與建設的系統論述,是對無産階級政黨理論的重要昇華,為世界無産階級政黨發展提供了智慧與方案。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謀劃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性部署,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實現路徑的重大創新

  馬克思恩格斯從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認為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社會運動、社會制度,是與較高發展程度的社會生産力相對應,社會主義意識也只有在生産方式的進步和對外交往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因而,馬克思預言社會主義革命應該首先在歐洲比較發達的幾個資本主義國家內同時發展。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的重大轉變,成功跨越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探索了一條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但是,蘇聯社會主義的制度及其建設路徑,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之上,已經嚴重脫離了生産力發展的水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由於缺乏經驗,抑或是迫於蘇聯的壓力,照搬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嚴重脫離了實際。最終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了低潮。

  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一度也陷入蘇聯社會主義的模式之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不斷彰顯出了優勢與信心。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的廣度、深度都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謀劃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性部署,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同時,這一總體性的部署,既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也不同於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既不要求生搬硬套,也不倡導和平演變;為既希望于加快發展,又保持自身獨立性的民族和國家提供了全新的選擇,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實現路徑的重大創新。(王學儉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