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二十一次長安街讀書會:中華文化 世界自信

2017-12-27 15:22: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説,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12月23日,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由長安街讀書會聯合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服務聯盟、人民出版社主辦,全民閱讀促進委員會、中國青年網、“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承辦,共同發起了第二十一次長安街讀書會暨“中華文化世界自信”集體讀書學習活動,本次活動圍繞《王蒙談文化自信》一書,特邀本書作者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王蒙,以及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等嘉賓,從書本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共同講述中華文化的偉大輝煌和世界自信。讀書會由新華社劉莉莉主持。

  金東、辛廣偉:做好新時代群團工作的橋梁紐帶,《王蒙談文化自信》為廣大讀者啟迪思路

  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黨委書記、“青年之聲”綜合服務辦公室主任金東在致辭中表示,熱烈歡迎各位重量級嘉賓的到來,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通過搭建“青年之聲”服務平臺,成為了團中央聯繫廣大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並通過服務平臺向廣大青年傳播知識。他鼓勵青年人以書為伴,認為讀書決定人的修養和境界,通過讀書會的學習形式,對全國青年是一個啟迪,更是一個指引。他還宣佈,經團中央書記處正式批准,聘請長安街讀書會發起人、會長張鬥偉同志擔任團中央“青年之聲”學習者聯盟執行主席,來更好的推進服務青年人的學習和成長。

  作為資深出版文化學者、文化創意策劃人,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表示,今天讀書會的主題是中華文化的世界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人民出版社為此特地出版了《王蒙談文化自信》來闡釋和宣傳總書記的精神和要求。王蒙先生談文化自信十分恰當,最具資格,希望這部作品能為廣大讀者帶來啟迪和深思。

  王蒙:文化自信是我們的根與魂,新時代呼喚文化自信

  談及文化自信的深層次原因,王蒙細數建國以來國家的文化政策,談到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時,其表示要深入領會文化自信的內涵。“文化自信是我們的根與魂,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注意到當下一些現象,一些人繼承傳統文化,不分糟粕與精華。如果現在還全面鼓吹二十四孝,魯迅都不會答應。”

  王蒙以中國自古以來的治國理政為例,表示中國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體系,即以文化、道德立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一方面,這是一種迴圈認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件事,即尚善、尚德。同時,中國又有尚同的理論,講‘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中國人認為抓住關鍵,抓住主要矛盾,就能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中國人並非呆板,中國人從《易經》就開始講究變化,與時俱進就是從莊子的與時俱化來的。所以,中國從古代就講究創新發展。”

  談到科技創新時,王蒙提醒人們,不要被現代科技所主導變成“白癡”。“我怕大家有了手機之後,連博聞強記的能力都沒有了。手機上的資訊是碎片化、海量化、舒適化、便捷化的,而且不分真假。網路和手機的發展可能造成人類的‘白癡化’。在資訊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要追究一種品質,追求一種德行,追求對美的欣賞和徹悟,追求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仁愛、慈愛。”

  張頤武:對文化自信的形成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中國大眾文化固然面存在一些亂象、缺陷和挑戰,也産生了不少複雜性的影響,但“不要太著急”——無論如何,中國大眾文化總體上在前行,在構築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貢獻不小。“大眾文化影響公眾對一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他説,“大眾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迪士尼就是範例。”張頤武認為,對於大眾文化,應謹慎對待萌芽中的新現象,鼓勵新的增長點,也要有耐心,給予大眾文化相對的重視和認真的理解,防止其出現弊病,引導大眾文化積極發展。

  對於傳統文化,他表示,有些傳統形式,固然有其意義,比如具有儀式感的祭祀,但過度拘泥傳統的細節,終究不是好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十分重要,但一定要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如同魯迅先生所説,‘取今復古,別立新宗’。”張頤武表示,中華民族已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偉大的事業,呼喚偉大的文化創造。整理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是為了新的創造。

  蒙曼:美、善價值優先,是源自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判斷

  中共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提倡審美教育,在她看來,美産生善。“比如我們看到花開了,很美,所以不要踐踏它。這就因呵護美,産生了善念。”她説,“美育優先,是傳統文化對接今天現代生活要重點考慮的事情。美、善價值優先,是源自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判斷。”蒙曼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普適性,並且力求大家都容易接受——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中華文化一直在演進變化也是好事。

  關於《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引發青年焦慮的現象,蒙曼認為“佛係”是在變動的社會中,人尋找自己位置的一種感覺。“一方面,年輕人拒絕沒命地向前奔跑,少一點慾望,想要靜下來,這本身是好的。另一方面,中國國力正處在上升期,青年人也處於自己生命的上升期。如果過於追求這種安恬的狀態,可能會影響激情,要兩方面看待。”蒙曼引用中國古代“進可攻退可守”、“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認為:“以這種態度面對‘佛係’,那就是好的。應該讓‘佛係’和‘狼性’在年輕人身上得到統一。”

  眾説紛紜:探尋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

  在眾説紛紜環節,來自中國建築裝飾集團陳銳軍、中共中央黨校趙聰聰等讀書會成員,分別就如何實現全民族對中華文化的最廣泛認同,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更好的結合以及更好的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影響力等問題與臺上嘉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並且一致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後代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朽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多讀書,會生活,懂文化,有自信,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而出一份力。

  通過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進一步為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堅定“四個自信”打下堅實基礎,共同以讀書會的形式學習十九大,對貫徹大會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以書會友,黨建治學,相約長安街讀書會。(作者:徐銘擁 曾繁華 張潼)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