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

2017-11-13 10:08:00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標誌著我們黨的思想體系更加成熟和完善,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是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強大思想武器,是不能動搖、不能偏離的政治路線和根本政治保障。特別是,報告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讓高校師生倍感振奮。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高校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全部工作之中,做到“兩個融合”:一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融入高校“雙一流”建設全過程,融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過程,與辦學的根本指導思想實現有機融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不斷煥發出無窮生機與活力;二是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與自身的改革發展緊密融合,要更加自覺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實現偉大夢想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尤其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整體部署,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同舟共濟、腳踏實地、奮發有為,全力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偉大事業。“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埋頭苦幹和改革創新,早日實現幾代北大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夢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北大的囑咐。新時代,北大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統一認識,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豐富完善發展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抓好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北大的落地生根。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通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傳,用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願景、共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激發大家的潛能,營造舒心愉悅的良好校園生態,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樹立教育標桿,將全校師生的力量和智慧聚集到推進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偉大事業中來。

  學習、研究和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揮北大優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産黨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革命傳統。北大要繼承傳統、勇擔使命、再立新功,迅速掀起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落實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做到入腦入心。

  發揮人文社會科學的優勢,“涵育學術,激活思想”,從中國實際、中國問題出發,讓新思想在北大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明年北大建校120週年之際,將承辦有世界各國哲學家參加的世界哲學大會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大會。北大將以此為契機,深入研究並廣泛傳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人類現代化進程發出中國聲音,作出中國的貢獻。就在十九大開幕當天,新華社全文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北大南南學院首屆碩士畢業生的回信。南南學院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倡導和指示創立的,目的是為推動南南合作,為世界共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北大將貫徹落實好回信精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繼續發揮好南南學院的平臺作用。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流人才,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並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北大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以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動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定走內涵式發展道路。要堅持“德才均備、體魄健全、守正創新、引領未來”的理念,持續深化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構建能夠充分激發學生潛能與創造力、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體系,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品質,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流人才。

  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意義,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突破發展瓶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高等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都已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具體到北大而言,黨和國家、人民期待北大能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能培養更多的一流人才,産出更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性思想、知識和技術。

  經過過去的發展,今天的北大,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但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北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很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北大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排頭兵,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推進以教育、學科、人事、治理體系、資源配置五大領域為重點的綜合改革,轉變發展方式、聚焦核心使命、調整結構佈局、優化資源配置,解決影響學校長遠發展的瓶頸性問題,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自覺融入黨和國家的發展全局,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牢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創造具有標誌性、引領性的科技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戰略等七大戰略,都離不開科技創新,也都離不開高等院校的參與。因此,北大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北大將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還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北大有4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名單,反映出北大文理醫工均衡發展,學科體系完備。這些年北大還培育了一批非常有前景的應用與前沿交叉學科,這些都將成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生長點和創新源。北大將緊抓“雙一流”建設契機,聚焦世界科技發展最前沿,營造寬鬆學術氛圍,打造更多的一流科研團隊,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服務。特別是要進一步主動融入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大的碳基奈米電子、稀土功能材料與磁性金屬配合物、創新藥物研發、新能源材料等重大科研項目都要佈局在北京,為首都作貢獻。積極投身懷柔科學城建設,搞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平臺建設,創造出一批標誌性的、引領性的科技創新成果。

  (作者係北京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