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2017年03月13日 10:05:3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思想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説,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特別邀請了武漢大學原校長顧海良代表、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岩代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委員,圍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和理論創新進行深入探討。

  形成系統化的經濟學説

  如何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同時形成新的理論成果?如何將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説?

  “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説’,致力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經濟運作的研究,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方針,在堅持用新發展理念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中,初步完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話語體系構建。”顧海良代表認為,這主要包括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理論等。

  “的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我們當前的經濟工作正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解決中國經濟如何克服‘三期疊加’帶來的挑戰。”黃泰岩代表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絕不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西方供給學派將放鬆管制和減稅這兩個核心理念奉為圭臬,我們則是強調要素升級、結構優化和制度創新。

  李稻葵委員指出,西方主流經濟學排斥用“有形之手”干預經濟,中國卻通過將“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有效結合,取得了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指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事實勝於雄辯,在經濟運作良好的時期和地區,一定有市場與政府的協同發力。”李稻葵委員説。

  理論創新的實踐底色

  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蘊藏著理論創新的巨大動力、活力和潛力。顧海良代表指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深刻立足於我國國情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發展的實踐,是對這一實踐中形成的規律性成果的揭示和提煉,是對這一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理性認識的昇華。

  黃泰岩代表認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産生,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中總結提煉出來的,而不是對其他國家的照貓畫虎、簡單模倣。“而且,我們沒有局限于過去的經驗教訓,而是進一步針對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經濟轉型問題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並在這一過程中提出指導下一步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沒有豐富的經濟實踐,就難以有成熟的理論範疇。”李稻葵委員認為,中國經濟實踐為經濟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舉例,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國有企業會影響經濟運作效率,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事實:中國的國有企業在應對危機衝擊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維護了經濟的平穩發展。

  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智慧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打破了西方主流經濟學的話語壟斷,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出了中國聲音、提供了中國方案。

  在顧海良代表看來,站在治國理政的高度,強調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其主旨之一在於不斷提高推進改革開放的能力和水準,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謀劃‘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互聯互通互融的開放系統;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同時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積極防範各種風險,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他表示,中國經濟的發展經驗,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尤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重視。

  “如何在短時期內,從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邁向中高收入國家,逐步完成工業化、城鎮化?縱觀包括發展經濟學在內的諸多西方經濟學流派,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黃泰岩代表認為,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其視閾未能擺脫西方中心論,探討自然陷入了西方慣性思維之中。“我們沒有按圖索驥,而是恪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走出了一條與西方完全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正是依靠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中國得以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總體極為落後的基礎上實現了30多年綜合國力的快速增長,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次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

  2012年底

  提出2013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産品供給;加快調整産業結構,提高産業整體素質;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品質;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2013年底

  提出2014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調整産業結構;著力防控債務風險;積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2014年底

  提出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2015年底

  提出2016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産庫存;擴大有效供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2016年底

  提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記者 王琎 馮蕾)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