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理論頻道  >   理論

政治生態建設與古代官德

2017年02月21日 13:35:05  來源:濟南日報
字號:    

  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盧尚月

  古代官箴是古人為官的智慧結晶,體現出人之為人、官之為官的深刻道理。汲取古代官箴的精華內容,並將其與現代社會的政治生態環境相結合,探索出適合現階段官德建設的有效路徑,並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要求,是領導幹部更好地發揮實事求是精神、為人民服務、起帶頭作用的重要渠道。

  領導幹部保持清廉的作風,是建立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環境的重要依託和基本保證。“惟士之廉,猶女之潔,一朝點污,終身玷缺”,“明有三尺,一陷貪墨,終身不可洗濯。故可饑可寒、可殺可戮,獨不可一毫妄取”等古代官箴表明,領導幹部是否清廉,能直接反映出其人格的高下。官員只有做到清廉,才能不被外物所利誘:“居官首重維清,察吏莫嚴於守,故爵位雖有崇卑,究以不貪為寶,才具雖有長短,要必無欲則剛,是操守實立身之根基,而持廉乃計吏之先務。”可見,清廉是實現德政的前提。官箴雲,“廉非為政之極,而為政必自廉始。惟廉則欲必寡,欲寡必公”,這些都強調了官員要具備較高的道德修養。

  官德素養是以一個人的社會道德修養與社會道德實踐為基礎的,“先做人,後做官”,是官員的基本道德操守。在傳統社會中,官德對道德修養有著較高的要求,以民為本、秉公持正、厲行節約、勤政愛民等優秀思想,樹立了崇尚清廉、鄙夷貪腐的從政之風。

  中國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對官員的選拔任用,並制定了相關標準來規範官員的行為,注重官員道德修養的提升。在選拔任用方面,強調要“考其德行,察其道藝”,將官員道德修養放在首位,為日後官員更好地履行責任、為民服務奠定基礎。先秦時期的孔子就已經提出了“為政以德”的理念,荀子也指出,“德”是選人為官的重要標準。秦朝在選拔任用官員時,要求為官者做到“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私,微密纖察,安靜毋苛,審當賞罰”;兩漢時期實行的“察舉制”強調舉薦者要根據既定的科目與標準來考察與推薦人才;唐太宗指出“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的任用之道;清朝康熙皇帝在選人用人的方面,也會“考其德行,察其道藝”,注重選拔德才兼備之人。

  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盛興與衰敗都與為政者的道德水準息息相關。當代黨政機關選拔、任用領導幹部,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基本原則。一方面,要保證幹部選拔機制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優化領導幹部的選拔機制,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

  歷代官員的考核制度中,都在官員道德考核方面進行了規定。《秦律》對官員違法行為予以了明確規定,一旦官員出現違法行為,就會遭到嚴重的處罰;漢代考核制度注重對官員道德品行的考核,考核結果分為“最”和“殿”兩個等級,考核結果為“最”,説明有升遷的機會,結果為“殿”,則説明不理想;隋朝實施的“刺史巡察六條”,主要是對地方官吏的行政能力與品行進行監督;唐代考核官員的標準則為“四善二十七最”。

  歷代統治者在實踐中建立了一系列官德制度,包括選拔任用、監督、考核等,這些制度對於現代官員的選拔管理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當前的官德建設中,既要重視對官員自律意識的強化,還要建立健全外在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各級黨政機關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細化考核,並遵循評價主體適當、評價流程科學、評價結果利用率高的原則,加強對領導幹部的官德素養評價。其次,要構建更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在強化領導幹部官德素養的過程中,不僅要強化領導幹部個人的官德素養,也要將官員道德約束落實到制度層面,使行政道德法制化。最後,要構建並完善監管約束機制。加強對領導幹部權力行使中的關鍵節點進行監督與約束,鼓勵公眾參與到領導幹部的監督約束工作中,通過輿論監督,進一步提高黨政幹部的官德修養。

  儒家所倡導的道德修養在古代官員道德教育上佔有重要地位,知行合一就是古代官箴的主要思想,“知”為道德修養,“行”為道德實踐。關於知行合一的論述,儒家認為“知”和“行”同樣重要,強調實踐是認知的最終目的。孔子本人十分重視自身言行的統一,他指出,“君主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儒家經典《中庸》對知行進行了相關探討,提出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思想,這深刻説明瞭知行合一的重要性。關於知行合一,荀子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荀子認為言行合一是區分“君子之學”與“小人之學”的有效途徑。明代王陽明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他認為“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目標,指出:“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官德教育不僅是口頭上的説教,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古代官箴中的這些思想,對當今教育官員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各級黨政機關領導幹部都應該在提升自身官德素養的過程中,注重相關活動與社會實踐的融合。

  領導幹部要在領導崗位、領導實踐的過程中體現出自身的官德修養,通過社會實踐潛移默化地提高個人修養。此外,還要將對官德意識的培育與官德實踐融合在一起,做到知行合一。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要始終保持審慎嚴謹的態度,勇敢地面對實踐中的種種困境,在改善社會風氣的同時,不斷歷練自身的道德品質。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