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進黨當局販售戰爭意欲何為?

2022-07-07 15:34:00
來源:《兩岸關係》
字號

  劉匡宇

  近年來,隨著“東升西降”和美戰略東移,美國不斷升級“以臺制華”。民進黨當局刻意逢迎美國,特別是俄烏衝突以來,更加緊對美軍事勾連,試圖謀求“以武謀獨”。

  民進黨當局在軍事層面勾連美國動作頻頻

  俄烏衝突以來,在美方持續施壓下,民進黨當局近期迅速著手推動建構所謂“平戰結合”“常後一體”的全面戰備體系。

  首先,響應美方此前提議,臺防衛部門“全民防衛動員署”提出報告建議臺軍後備力量民兵系統與美國國民兵研議合作交流機制,計劃從組織、演習、訓練及裝備整備等方面深化勾連,建立常態交流,“以供臺灣未來動員政策參考方向”。美國國民兵隸屬美國各州政府,平時負責救災等緊急事務,也承擔部分境外戰爭、維和治安功能,是美國後備戰力的重要補充部分。此舉與此前所謂美臺“海巡合作”性質類似,都是披著“準軍事”外衣的實質化美臺軍事勾連。

  其次,臺後備部隊還增編新“教召”訓練中心,即臺當局召集後備軍人入營、進行訓練或演習的集會訓練中心,所需裝備納入“五年兵力整建籌補”,同時試行新版“14天教召”。此前,臺“教召”僅有一天鬆散軍訓,流於形式。在美方提議下,“教召”延長至14天,規劃三個季度,預計共1.5萬人入營受訓,要求受召人員自行赴戰術位置而非軍營報到,且為強化後備戰力戰鬥技能、幹部指揮及作戰應處能力,受訓內容將增加編制武器射擊次數、彈藥數量及戰鬥教練時數,以及行軍夜校、野外宿營、野炊結合加熱式餐盒等課程,每天行軍操練10小時,受訓期間不休假,被島內稱作“史上最硬教召”。

  再次,對美高官有關臺軍“4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期太短”,民進黨當局心領神會,炒作著手推動“1年徵兵制”甚至恢復徵兵制。當前,臺灣的兵役制度是以志願役為主的“徵募並行制”,徵兵部分規定,1994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役男須接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近期,民進黨頻頻釋放信號,稱已拍板要延長至1年,引發島內臺灣年輕人及家長普遍恐慌,不少臺灣年輕人擔心兵役延長影響未來職業規劃,爭相向民意代表求情,希望能夠在政策實施前先當兵,巨大民怨導致臺防務部門負責人出面道歉。

  民進黨販賣戰爭用心險惡

  民進黨販售戰爭有多重目的,既要滿足美方對其戰略預期和設定,也要鞏固綠營政商集團既得利益,還要綁架島內民眾為“臺獨”充當炮灰。

  一是要迎合美方對臺軍事指導棋。近年來,美國不斷對臺灌輸所謂“不對稱戰力”建軍思維,對臺軍售愈發向機動、精準的進攻性武器傾斜。特別是俄烏局勢升級以來,美方強行將烏克蘭戰場與臺海做關聯,試圖讓臺灣承擔更多所謂“自我防禦”責任,強化所謂臺灣在美國西太平洋軍事安全戰略體系中的角色和作用,要求臺灣展現所謂“自我防衛”意志。近期,美方頻繁炒作臺海衝突,釋放拉攏盟友介入“挺臺阻統”信號。但從阿富汗、烏克蘭等地區形勢判斷,美國絕不會為“臺獨”做出犧牲,其所謂“戰略模糊”本質上是要以低成本的虛張聲勢保持戰略恫嚇,因此不斷要求臺灣首先展現足夠強硬的抵抗意志,一方面為其在西方爭取更多盟友支援;另一方面,避免臺軍在真正的衝突中潰敗速降,為美西方可能的介入爭取籌碼和時間。因此,在俄烏衝突爆發伊始,美總統拜登就立即派遣前國安官員團隊竄訪台灣,表面上看是要展現所謂“對臺承諾”,緩解島內“臺海有事美國不會介入”的恐懼和疑慮,實質目的是要當面施壓蔡英文,要求其必須儘快推動所謂“全民戰備”體系建設,圖謀持續激化臺海矛盾、全面武裝臺島,故而才有了民進黨當局推動所謂“最強教召”“徵兵制改革”等一系列操切之舉。

  二是要強化臺灣所謂“自我防衛”能力。換言之,就是要按照美方需要不斷強化對美軍購。一方面,拜登政府似乎從烏克蘭戰場得到啟發,深信臺灣應堅持所謂“不對稱戰力”路線。近期,美方以“産能不足”為由,延遲和取消向臺交付包括M109A6自走炮、HM-69R“海鷹直升機”在內的已採購武器。對此,美國《紐約時報》透露,拜登政府暗中致信施壓蔡英文,要求臺購買有助於海上進攻的不對稱小型武器,放棄自走跑、直升機計劃,改採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單價更貴的“海馬士火箭炮”“毒刺”防空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和無人機蜂群等。這也顯示,拜登政府的戰略關切和軍售優先在向東歐方向轉移,所謂“臺灣戰略地位更重要”不過是華而不實的説辭而已。另一方面,美國內“挺臺”議員們及其背後的軍工複合體的態度似乎與拜登政府有所不同,他們更傾向加快既定交易、落袋為安,於是輪番上陣提出法案、製造輿論要求比照北約、以色列等美國鐵桿盟友待遇,讓美臺軍售所謂“提速增質”,甚至為解決臺灣預算問題考慮將其加入美國“軍事援助”項目提供專門貸款等。如此一來,美左右兩派都派出説客向臺灣施壓,一向奴顏婢色的民進黨當局也只好照單全收,硬著頭皮進行武器種類和用途邏輯互斥的所謂“自我防衛強化”。不過,目前,臺軍事預算可支應的範圍已逼近上限,在島內經濟社會形勢因政治和疫情多種因素並不穩定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內政外事都需大量預算操作政策買票和資源綁樁,還要計算對“在野黨”的審查制衡,很難短期內將對美軍購預算升至美方預期的佔臺GDP的4%以上水準,只能以“特別預算”“追加預算”等方式試圖繞過財政紀律限制以滿足美方所求無度的軍售要求,必將埋下巨大禍患、引發更大政治反彈。

  三是借挑動臺海緊張拉選票,謀取政治利益。眾所週知,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得以上臺執政靠的就是“反中”“仇中”炒作。今年底,島內將再次迎來縣市選舉,屆時蔡英文第二任期也將過半,考量自己的未來定位和後蔡時代民進黨權力格局成為當務之急,因此,當前民進黨當局一切事物的核心都指向保勝選、保執政。然而,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執政可謂內外交困,因其持續惡化兩岸關係,民進黨當局只能耗費大量資源拉外援;同時,島內疫情幾度爆發,民進黨政治防疫和黑箱操作導致島內疫情持續高位,且已近蔓延失控之勢,疫苗和檢測試劑價高量少,社會民生持續受到波及,民怨不斷上升。根據親綠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蔡英文和民進黨支援度已持續下滑,72%的民眾不滿蔡英文防疫表現,超60%的民眾給臺灣經濟打負評。在這種情況下,販賣戰爭生意就成了民進黨當局的續命稻草。一方面,民進黨相信“抗中保臺”所激起的非理性民粹是屢試不爽的新“神主牌”,因而不斷炒作所謂“安全風險”恐嚇島內民眾,轉嫁其執政不力的內部矛盾。另一方面,民進黨的軍事計劃涉及大量資源再分配,綠色政商共構體和島內外軍工複合體可從中賺取高額政商利益。為博取上述“政治紅利”,民進黨只能不擇手段地通過激化兩岸矛盾,騙取島內選民對其更多賦權賦能的認同。

  四是為“以武謀獨”進行軍事準備。除了政治上的圖謀,民進黨作為一個沒有放棄“臺獨黨綱”、頑固堅持“拒統謀獨”分離主義的政黨,非常清楚其政治冒險可能招致的地動山搖,因而正在一刻不停地進行負隅頑抗的軍事準備。

  此前就曾有演練“反斬首”戰力保全、強化獠牙佈局“攻擊性防禦”等軍事招數,如今又增加了綁架臺灣民眾做民進黨“人肉盾牌”的所謂“全民戰備路線”。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兩岸關係推入冰凍的下行區間。近期,隨著俄烏衝突愈演愈烈,更是奉美方教條而動,疾步快跑推進所謂“平戰結合”“常後一體”戰備體系,目的是要剝奪民眾享受兩岸和平發展的自由,驅策全體島內民眾走上對抗大陸的戰場,做“臺獨”的肉盾炮灰,做“以武拒統”的要挾籌碼。可見,島內以民進黨當局為首的“臺獨”勢力正加緊勾連美西方反華勢力,挑動兩岸中國人同室操戈,為一己之私不惜讓全臺灣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在臺海製造“自我實現的戰爭預言”。

  然而,“臺獨”是走不通的絕路。正如許多臺媒指出的:無論是島內的年輕人,還是臺軍,其內心都是最不希望兩岸局勢惡化的,最不願意做美國和“臺獨”勢力炮灰的。民進黨當局一意孤行地加緊對美軍事勾連,企圖靠外部勢力“以武謀獨”,是絕對不可能得逞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