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情

時間:2011-09-19 14:22   來源:台灣網

成都市】    【瀘州市    【宜賓市    【自貢市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地處中國西南、長江上游,人口9000萬,面積48.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藏族聚居區、最大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四川歷史文化悠久,巴蜀文明從古到今延續5000多年,是中華文明重要的源頭之一,在長江文化史乃至中華文明史上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川人才輩出,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故鄉,孕育了司馬相如、蘇東坡、郭沫若、巴金、張大千等一批傑出人才。神奇的自然景觀,神秘的古蜀文明,多彩的民族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蓬勃發展的現代化經濟,讓這片土地充滿迷人的魅力。

  四川山川秀美遼闊,是我國境內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最多的省區,是中國大熊貓最主要的棲息地。高原和群山環抱美麗富饒的四川盆地,造就了聞名遐邇的“天府之國”。境內有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和大熊貓棲息地5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産。有劍門蜀道、貢嘎山、西嶺雪山、石海洞鄉、天台山、龍門山、白龍湖等15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有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三星堆、金沙遺址古蜀文明玄妙神奇,武侯祠三國文化、杜甫草堂詩詞文化博大精深,最後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海螺溝、四姑娘山、蜀南竹海風光旖旎。民族風情多姿多彩,瀘沽湖母系氏族文化、康定跑馬山轉山會、涼山彝族火把節等獨具魅力。

  四川自然資源富集。全省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1億千瓦,佔全國可開發量的27%。礦産資源種類齊全,已找到礦産130種,佔全國總數的70%,已探明有工業儲量的礦種89種。有28種礦産儲量居全國前3位,其中釩、鈦、鋰、銀、硫鐵礦、天然氣等11種礦産居全國第1位(釩、鈦居世界之冠);鐵、鎘、溴、石棉、岩鹽、熔劑石灰石、白雲母等10種列全國第2位;鋅、鈹、鍶、鉀長石、硅藻土、鉑等7種居全國第3位。 四川生物種類繁多。現已發現陸生野生動物 1031 種,其中鳥類 625 種,獸類217種,爬行類92種,兩棲類97種。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大熊貓、白唇鹿等30種,佔全國的30.9%;其中大熊貓數量佔全國的85%以上。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小熊貓、大靈貓等 112 種,佔全國的47.1%。四川森林面積居全國第4位,是我國三大林區、五大牧區之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養區。植被類型多樣,有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杉、紅杉等珍稀樹種,其種類佔了全國的1/5以上。全省高等植物萬餘種,約佔全國總數的1/3,其中維管植物9250多種,居全國第二位,松杉植物種類居全國之首。天然中藥材就達4500余種,是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産業基地。

  四川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國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的重要結合部,是西南地區各種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承接華南華中、聯結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構築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承接東西、暢通南北,是中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從陸上溝通太平洋、印度洋,連接東亞、南亞與東南亞的區位優勢。39條出川大通道,18條鐵路、23條高速路網、2條水上黃金線,星羅密布,奠定了成都作為西部之心的樞紐地位;宜賓、瀘州、樂山、廣安等內河港口建設取得新進展,瀘州港二期建成投運,宜賓港開港試營運,全省內河港口年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00萬標箱;32條國際航線,76條國內航線,每天550個進出港航班,一年運輸旅客達到2000萬人次,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二跑道建成投入使用,已成為繼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機場之後的第四大民用航空港。2小時省內交通圈、4小時周邊省會城市交通圈已經形成,成都至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8小時交通圈正在加快建設。四川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已經成為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四川經濟繁榮開放,擁有豐富的資源,工業門類齊全,農業基礎雄厚,金融商貿發達,是中國西部經濟大省和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省會成都市是西部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被譽為“世界美食之都”、“世界最宜居城市”和“中國最佳旅遊城市”。四川正在著力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是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內外資投資西部的首選地,已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關係,有9個國家在四川設立了領事機構。英特爾、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馬士基、思科、百事可樂、沃爾瑪、家樂福、伊藤忠等世界知名企業,已在四川收穫財富、實現發展,境外500強企業已有175家在四川設立公司或辦事處。2010年四川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168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增速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增長較快,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7326.4億元,增長22.9%,比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0%。新建投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1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達13806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5%。2010年四川進口、出口和進出口總額三項指標均居中西部第一,經濟總量多年保持西部第一,四川已經成為中國西部的投資熱土。

  巴山蜀水哺育的四川人民,勤勞智慧、堅忍不拔、自強奮進。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曠世罕見,重建異常繁重。在中央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深切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和國際社會的援助下,四川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崛起危難、砥礪奮進,努力克服特大地震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創造了科學救災、科學重建和科學發展的奇跡,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精彩篇章。三年間,經濟快速恢復、社會和諧進步、人民安居樂業,曾經山河破碎的地震災區已煥發出勃勃生機,變得更加美麗。四川向世界展示了一個遭受特大自然災害後高起點、高品質快速重建的範例,提供了一個欠發達內陸省份崛起逆境、跨越發展的樣本。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